在学生主体地位问题上要有根本性的转变 顾明远 我原来在北京师范大学附中工作期间,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学生对感兴趣的课程学习得比较认真刻苦 ;对不喜欢的课程则马虎敷衍。除了我们容易观察到的师生关系会影响到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外,还有哪些内在的因素呢? 学校教学很重要,对一个人的学习和成长也至关重要。 分。父母、老师的奖励和惩罚迫使学生学习,这是一种外部动机,但它是短暂的,容易消失。只有内部 动机才是持久的。它基于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激发人的冲动,促使他努力追求。当然,外部动机有时经 过多次奖励和引导,也可以转化为内部动机,使学生增强学习的内驱力。 思考、自由探索、勇于创新的良好环境”。但是现在许多学生缺乏学习的兴趣,学习变成了完成父母、 老师的任务的非自觉行为,处于一种被教育、被学习的状态。所以,在人才培养方式的改革中,要重视 学生兴趣的培养。 提问。只有会思考、敢提问的学生对学习才能产生兴趣。与此同时,慢慢引导和培养学生的兴趣。苏霍 姆林斯基常常用阅读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他说,有一个学生不爱学习,他就陪着学生读书,读到有趣的 地方,就说我有事,你自己读吧。学生一边读,一边思考,慢慢对学习产生了兴趣。李吉林老师创造的 情境教学,把情感活动与认知活动创造性地结合在了一起,极大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兴趣,大 幅度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的教育要启发学生的主体性,在学生主体地位问题上要有根本性的转变。 有一位在美国读书的十六七岁的华裔学生写了《我在美国上中学》的书,他讲到如何上生物课的场景让 我印象深刻。美国老师布置了一次按照书本要求采集树叶的作业,而书上列出的树木种类就有二十多种 。老师说:“我要你们自己去找到树叶的图像。你们可以查参考书、上网,或者找植物学家进行咨询。 采集完后要查出每一片树叶的正式名称、结构、树叶附属物、树叶排列、树叶形状、树叶边缘和树叶脉 型。”然后老师教学生如何画树叶。这个作业需要学生在两个星期内完成。课后,学生到处去找树叶、 找资料,并将找来的树叶进行对照,写出作业。可见,老师充分地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灌输的方式让学生接受。其实,学生的潜在能力是很强的,他们自己能解决很多问题。 广西玉林听过几堂用有效课堂模式设计的课,学生分小组进行知识点的梳理,编制知识树,然后互相交 流、互相补充。学生个个敢于提出不同意见,学习气氛十分热烈。这样的学习对课文理解得深,知识记 得牢,而且培养了学生分析批判的能力。 极作用,努力促进学生在活动中的健康成长。 不同的学生提供适合的教育。 程改革也竭力提倡探究性学习,教师鼓励学生自己提出问题、讨论问题,自己提出答案。当然,提倡探 究性学习,并不排斥接受式教学,要因学科、因教材内容而异。 着教学环境和教学形态以及师生关系,为个别化教学、个性化学习提供了有益的平台。教育信息化的主 要特征是个性化、网络化、国际化。信息化改变了教师的角色,要把以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转变为基于学 生学习的教学。教育信息化运用在远程教育上非常有效。现在网上出现了“慕课”(MOOCs),即网上在 线课程,对大学的教育教学改革带来了新的变化。基础教育同样可以开展一些网上在线课程,如美国“ 可汗学院”的课程就是中小学的课程。信息技术在教学中的运用,应正确处理好“器”、“技”和“气 ”三者的关系。“器”指的是工具,是硬件,即电脑硬件。这是信息技术的基础。“技”是指使用信息 技术的技能,包括制作软件和使用软件的能力。对一般老师来讲,主要是掌握使用已有软件的能力。“ 气”指的是内容及其包含的人文精神,即神气。教师在运用信息技术时就要着重研究这个“气”字,选 择好合适的内容和方式,使它与教师的活动配合起来,把教育的人文精神贯穿其中,真正起到教育的作 用。 关注。确实,实践活动是最好的老师,在活动中,学生能够增强遵守规则、克服困难、对自己的行为负 责、和同伴的交往等能力。学生在活动中不仅培养了各种品德,而且也激发了对学习的兴趣。如果活动 中遇到问题,学生会自觉地寻求答案,并促进自身的学习。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