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前我们提到什么是自主性学习,是这么去解释:为了能获得一定的学习结果,学生选择和运用一定的自主学习策略,在对学习方法和学习效果做出一定自我评价和自我反馈。 自主性学习都关注到三个特征: 第一、学生所有运用的自主学习策略; 第二、学生能对学习效果保持一定热情的自我评定、自我反馈; 第三、学生能对自主学习策略和学习效果的自我反馈建立一定的依赖机制。 从自主学习的特征来看,自主学习所表现出来都是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而不是被动性。自主性学习出现就是希望改变学生被动接受学习状态,倡导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乐于探索、主动思考以及交流与合作。 因此,主动性对于学生来说就是一种内在品质,是一种“我要学”,而不是“要我学”。“我要学”是基于学生内在需求,“要我学”是基于外在因素,如父母、教师强调,同学之间的竞争,社会就业压力等等。学生在自主学习状态下,所表现出来主动性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 一、学习兴趣的表现 这里所说的学习兴趣不是培养学习兴趣,而是自主性学习者所表现出来对学习的兴趣及热情,一种对学习活动直接兴趣。学生这种由内到外到对知识的渴望,学习活动对他们来说就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快乐的体验。 在这样由内到外、内在学习需求的学习状态下,学生学习越学越想学、越学越爱学。自主性学习的主动性能让学生掌握知识和能力同时,又能开发学生创造性等思维能力。 二、学习责任的表现 学习是谁的事情?这是一个学生与家庭、学校、社会经常讨论的“冲突性”问题。很多学生感觉学习是被逼的,被父母“逼”、被教师“逼”、被学校“逼”、被社会“逼”;我们大人自己每天感觉在强迫学生读,读书本是学生的事情,为何偏偏变成我们的烦心事? 学习是谁的事情?更深层次表现出来的是谁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确实,父母应该对孩子的学习负责,教师应该对学生的学习负责,社会应该对学校教育负责,但是,如果我们的学生认识不到学习是自己的事,认识不到学习跟他们成长、生活等各方面息息相关,意识不到学习的责任,学生的主动性就会很差,很难让我们的学生做到自主性学习。 教育的对象是人,是鲜活的生命体,这让很多教育工作者感叹很难关注到全体学生,同时也是教育的意义所在。因此,教育必须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激发学生内在的学习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学习,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变被动学习到主动学习,在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运用知识能力和思维的发展。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