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在,大家都在讨论该怎样对待孩子,旧的教育观念正在受到全面颠覆,大家普遍认可要尊重孩子,要给孩子足够的爱和自由。给孩子爱是没错的,但是,我认为,应该给孩子的是爱和规矩。我们在成长的过程中离不开规矩,即便孩子在家里可以自由自在,不被规矩所束缚。但是,他们不可能永远呆在家里,呆在父母身边,他们总要出去同小朋友交往,要上幼儿园,要接触别的人,而别的人会用普遍的规矩来要求孩子。我们主张要给孩子尊重、平等、让孩子自己作主,但这并不意味着就要放弃规矩。 一个没有规矩意识的孩子,在同别人的交往中,会遇到更大的挫折,会严重打击孩子的信心。一个没有规矩意识的孩子,其实他们也都存在交往困难。孩子对于他们成长过程中,最初接触到的东西,认可度最高。如果你一开始就告诉孩子,规矩是什么,孩子遵守起来,没有任何困难,如果你给他的只有自由,没有规矩,以后,你再给孩子树立规矩,孩子会同以前的生活做比较,他们会非常不适应,认为你的要求不一致,对你新给树立的规矩非常抵触。而且习惯养成了,再改变很困难。 权权,是家里几代单传的孙子,在家里的地位非常高,作为几代人关注的焦点,权权从小就是被捧在手心里的。他的妈妈对现代育儿理念非常认同,对孩子要快乐教育,要让孩子自我完善,自我发展。她说孩子是可以在环境中自我修复的。权权就这样无拘无束的长大了。在幼儿园里,权权遇到了困难,他没有纪律的概念,会在别的小朋友上课的时候,突然大吵大闹,要求别的小朋友同他玩,如果小朋友拒绝,他就拉着小朋友不松手。权权经常被老师罚站惩罚,有很多家长对权权干扰自己的孩子非常不放心,纷纷要求老师把自己的孩子调离权权的位子。权权的妈妈对老师也有意见,她认为老师不应该采取惩罚的办法,这样严重伤害了权权的自尊,权权的妈妈还认为,越淘气的孩子,越聪明,老师不应该压制孩子的顽皮的天性。她几次同老师沟通,要求老师改变策略,但老师坚持惩罚是必须的。权权依旧无法无天。权权的确聪明、活泼好动,但是一个不被纪律和规矩所约束的孩子,他所受到的教育一定是不完整的。童年缺乏太多的人,他日后的言行和生活必定一定程度上会是有缺失的! 而且,由于权权不能安静地上课,权权的课堂利用率并不高,如果这个习惯一直伴随着权权的学生生涯,可以预见的是,权权将难以成为出类拔萃的好学生。所以,权权妈妈认为的“淘小子出好的,淘姑娘出巧的”,本身是对的,但是,如果出了格,仅仅是纵容了孩子的淘气,而没有培养一个遵守规矩的良好习惯,那么聪明对孩子将没有任何意义。 教育有一个首要的责任就是要规束。给孩子指出一个正确的路标,让孩子沿着路标不断成长。从现代教育理念来说,给孩子足够的爱是没错的,给孩子以自由也是对的,针对中国的传统教育和传统文化,孩子一直被看作是父母的延续,是没有自主地位的,从这个角度看,孩子需要给予自由。但是,任何事情都不能极端,中国目前的独生子女政策,已经使父母放弃了严厉和专制,孩子有了很多的自由,这时候,如果还强调放任的、无约束的自由,而没有伴以规矩,最终,孩子就会养成任性、自私、不负责任的性格。而这种性格,一定是我们父母不原意看到的。这样的性格在任何家庭,在任何社会都是不受欢迎的,而这样的孩子,他也会面临更多的苦恼。给孩子规矩,是我们为人父母的一个重要责任。 对于权权,家长一定要明确,规矩是生活中无所不在的,即便你允许孩子在家中可以无拘无束,但是社会中的规矩一定还要限制孩子的自由,与其到那时,孩子不适应,难以忍受,不如现在让孩子适应规矩,帮助孩子顺利进入群体生活。所以权权的妈妈应该告诉孩子,在具体的环境,具体的要求是什么,要做到不干扰别人,不能太自我。权权的妈妈应该帮助权权学会使用大家通用的规则,同别人进行交往。 现在有很多人在讨论80后现象,为什么会有80后、90后现象,而没有60后、70后现象呢,把问题归结于中国的独生子女政策,也仅仅是一个浅层的思考,更主要的问题,还是因为孩子在生活中,没有体会到足够的规束,而责任感的养成正是在规矩中学会的。 由于工作的关系,我接触了很多的二十出头的年轻人。有一次,我在给新员工做培训时,事先沟通,说:“由于上课时间比较紧,中间不休息了,如果有人想去卫生间,可以从后门出去。”上课时,有一个女孩子一直在自拍,然后,自己收拾东西,背上书包就要离开。我叫住她,她振振有词:“你不是说有事情可以离开吗,我现在不想去上厕所,我要去办事。”这样的年轻人不是孤立的个案,他们在生活工作中,承受不住纪律的约束,比较任性和自我。 宁宁的妈妈是我的朋友,她生病了,我去看望她。我和宁宁妈妈谈话时,宁宁一直在吵闹,她不停的打断我们的话,一会让我到这,看看这个,一会又让她妈妈去那,干干那个。对于她不断的骚扰,宁宁妈妈没有任何的劝阻或者责备,对宁宁言听计从。最后宁宁很严肃地说:你们能不能小点声说话,吵得我都没办法看电视了。宁宁的妈妈依然没说什么,宁宁姥姥呵斥宁宁,让她有点礼貌。宁宁大声同姥姥吵架:他们干扰我了,还不让我说吗,他们要说话到自己房间去说,现在这个时候我要看电视。我离开后,宁宁的妈妈发短信向我道歉,她说:“宁宁今天表现太不好了,她是因为同姥姥关系不好,所以同姥姥对着干,她对别人也挺横的,就对我百依百顺。”其实,根据我的观察,首先是因为妈妈对宁宁百依百顺,宁宁才不对妈妈发脾气。 卢梭在教育名著《爱弥儿》中有过一段论述,他说:“你知道用什么办法能使你的孩子得到痛苦吗?这个方法就是:百依百顺。因为有种种满足他欲望的便利条件,所以他的欲望将无止境地增加,结果,父母迟早有一天会因为无能为力而表示拒绝。但是,由于孩子平素没有受过父母的拒绝,突然碰了钉子,将比得不到他所希望的东西还感到痛苦。”教育有一个很重要的作用就是通过严格要求,制止孩子的不良行为,教会孩子控制自己的冲动,而很多不能控制自己行为的孩子,相当一部分出自娇生惯养的家庭。孩子是在表扬中强化自己的行为,在批评中逐步修正自己的行为,从而长大成人的。所以,给孩子树立一定的规矩,是孩子成长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如果因为爱孩子,要给孩子自由的成长空间,而对孩子的错误视而不见,这会放纵孩子的错误行为,使孩子失去辨别是非的能力,最终也剥夺了孩子正确成长的机会。 给孩子太多的自由,没有规矩,还会造成一个很严重的后果,就是父母最终失去对孩子的管理和控制的能力,对孩子的很多行为后果,无能为力。 田老师是一个民主的妈妈,她什么事情都绝对尊重孩子的意见,从小让孩子自己决定一切,她希望能培养出独立自主的孩子。渐渐的孩子长大了,田老师发现她越来越没有权威性。青春期的孩子遇到很多的问题,也有很多的苦恼,她想为儿子提供建议,但是,儿子拒绝接受她的任何意见,儿子习惯性的要自己作主,不容许妈妈干涉自己的生活。儿子自作主张的很多决定,在田老师看来是非常危险的,她想同儿子沟通,不过儿子已经不习惯听她的意见了,慢慢的,儿子嫌她啰嗦,对田老师封锁一切消息。田老师对儿子的任何事情都不了解,有时只能从儿子同学那里探听个蛛丝马迹。(田老师的问题,不是单一的民主问题,我们在沟通中会继续探讨田老师现象。) 父母是孩子的监护人,就是因为孩子缺乏必要的判断力和行动力,他无力面对生活中的所有问题,需要父母来对孩子的成长和健康负责。给孩子规矩,实际上就是告诉孩子社会上普遍认可的行为规则,如果不遵守这些规则,最终的后果就是可能被孤立,被边缘化。可是如果没有从小就养成遵守规矩的习惯,没有培养父母的权威或者地位,一切都听凭孩子作主,最终的结果就是从对孩子的疏于管教到对孩子无法管教。在孩子已经不习惯你的管教和规矩的时候,强把规矩和管教塞给孩子,不管对父母还是孩子,都是一件非常痛苦和难以完成的任务。 民主不是放任,给孩子以自由和平等是没错的,中国传统的父母就是过于严厉,而使很多孩子缺少独立性。但是,任何事情,都要把握好度,过度的平等和自由,就是使父母放弃了自己的权威。如果父母在孩子的成长中,没有必要的权威,就没有办法对孩子进行必要的引导,而没有父母引导,完全靠自己成长的孩子,还是有很大的危险性的。而且,这样的家庭,他们的亲子关系,也一定存在潜在的问题。没有沟通就难以产生亲子间的信任,而没有信任就难以产生教育。所以,给孩子爱和自由的同时,还要有足够的规矩。 谈到了规矩,就要说到如何制定规矩,以及有了规矩后,相伴而来的惩罚。 关于规矩的制定,很多家长可能都有自己的主张,但是,不管怎样,规矩一定要适应儿童的发展规律,另外,规矩制定了就要严格遵守,并且父母在生活中要以身作则。孩子在每个年龄有每个年龄的特点,而且,每个孩子的个性各有不同,孩子两三岁的时候,家长给他制定规矩,让他在你忙碌的时候,安静地坐上半个小时,不许喊叫吵闹,不许捣乱,这明显是不现实的。所以规矩是要符合儿童的发展规律的。最重要的,规矩制定了,大人就首先要遵守。曾经有一次,在我们一家人要外出游玩时,女儿哭闹,最后我告诉女儿,如果你还吵闹不停,就不许出去玩了。那时正是春节期间,女儿的姑姑、表姐都在,女儿依旧哭闹不停,最后,我决定在家陪女儿,其他人去玩。所有人都认为我太严厉了,吓唬吓唬就行了。但是如果制定了规矩,而不遵守,最后的结果就是从此家长不再有权威。小孩子会非常清楚,父母的话是否需要认真对待,他们是说说就算了,还是言出必行,对不同的人,他们本能的会采取不同的方法。我自己也不是从开始就认识到这点的,我以前经常对孩子说,如果你再怎样,就不要你了,或就把你扔出去,诸如此类的话,几次以后,我发现,我渐渐没有了威信,我的话对孩子就是耳边风。痛定思痛后,我反思,制定规矩时,不要威胁恐吓孩子,而且家长说出的话就一定要做到。 关于家长也要遵守规矩,还有另外一种情况,就是家长要求孩子做到的,父母首先要能做到。我曾经见到一个妈妈抱怨孩子不专心,喜欢看动画片等。后来我发现,这个妈妈只要在家就把电视打开,尤其到了吃饭的时候,习惯一边吃饭一边看电视,于是孩子也养成了习惯,一边看电视一边玩,或者看两眼电视,或者干点别的,总之不专心。而看动画片让妈妈意见大,是由于孩子同妈妈抢电视了。这个妈妈要求孩子放学回家就要看书做作业,做完了就睡觉,不许看电视,但是,她自己在看电视呀。她自己都做不到的事情,怎么能要求孩子必须做到呢。所以以身作则是最重要的。规则是家庭成员都要遵守的,因为规则是大家共同的利益和意愿的体现。 有规矩就可能会产生惩罚,目前,更多的家长认可要给孩子鼓励,但鼓励不能取代惩罚,鼓励也不是万能的灵药,不能解决全部的问题。惩戒和鼓励任何时候都是教育的两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惩罚孩子时,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则是:只针对孩子的错误行为,不扩大化。如果把陈芝麻烂谷子都翻出来反复惩罚,抓住不放,那就不是惩罚,而是打击报复了。让孩子明白,因为什么而受到惩罚也很重要。孩子总会犯错误,而且孩子越小他越难以分清,大人对他的情感,与他的错误行为,以及惩罚之间的关系。他会认为是大人不喜欢他了,而心生恐惧。所以要让孩子明白,是因为他的错误行为而惩罚,不是因为不喜欢他了,如果他改正了错误,大人会更喜欢他,这样的惩罚效果会更好。 有效的惩罚还有几个重要的条件:1,明确地规矩。一定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明确的要求是什么,与孩子事先达成共识。如果孩子事先不清楚规则,家长突然惩罚,会让孩子非常委屈。2,惩罚之前需要对孩子提醒警告,给孩子一个改正的机会。3,明确的原因,如果孩子不能明确知道自己为什么受到惩罚,他就没办法改正。4,适度的惩罚。不同的孩子有不同的脾气秉性,有些孩子可能只是批评一句就非常难受,有的孩子可能要严厉批评才能达到效果,所以对待不同的孩子要采取不同的度。4,惩罚要及时。我经常听到家长面对犯错误的孩子威胁说:你等着……这会让孩子不再把家长的话当回事,反正以后再说,以后孩子忘了,大人也忘了;或者,孩子会非常恐惧,难以释怀,心里压力太大。所以,如果要惩罚就要及时惩罚。 此外,还有两点关于如何批评孩子,也是我们需要非常注意的。 第一,就事论事,指出孩子到底错在那里,而不是从感情上惩罚孩子。小孩子天生就是敏感的,他们非常在意父母的态度或者情绪,父母的不高兴对他们是非常难以忍受的,尤其他们认为这是他们造成的时候,他们会非常的内疚。有很多的父母在批评孩子时,喜欢让孩子自己认识到,是他们犯了错误而伤害了别人,于是,家长们会说,妈妈不高兴了,爸爸生气了。这样说的效果看起来也确实好,孩子会哭泣,请求原谅。但是,这时,让孩子伤心的,是父母态度的冷淡,而不是他们认识到自己犯了错误。而且,经常对孩子说,你这样做,我会高兴吗?诸如此类的话,会让孩子过于在意别人的情绪,以后,会以别人的情绪作为自己衡量事物的标准,从而失去自己的主见。所以,我们在批评孩子的时候,一定要明确告诉孩子,他到底做错了什么,后果会是什么。这样孩子会更容易接受你的批评,改正效果也会更好。 第二,批评孩子的最终目的是希望孩子能改正,不再犯同样的错误。但是,对于小孩子,他们本身还不具备严密的思维和逻辑,他们是在不断的尝试中成长的。有很多时候,他们的错误是因为他们确实不知道什么是正确的,什么是错误的。所以,除了批评,必要的时候,还要帮助孩子,把改变状况的更好的方法教给他,这样可以避免他不断的犯错误。 卢梭说过:“我们不能为了惩罚孩子而惩罚孩子,应当使他们觉得这些惩罚正是他们不良行为的自然后果。”惩罚的最终目的是希望能让孩子对自己的行为负责,从而成长。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