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面的内容,是一位校外培训后的中学生面对来自全国的两百多位家长的公开演讲,很多家长当场落泪:我们的孩子其实很优秀,是我们家长太不懂孩子,太不支持孩子了。我们太不会帮助孩子去争取更美好的未来。 如果我们的家长,我们的教育人员,我们的政府官员,居然需要一个十几岁的孩子来亲口对我们说:我原谅你们,我原谅家长,我原谅中国教育,我原谅你们成年人对我们年青一代的忽略和蔑视,原谅你们对我们所做的一切伤害。但我不原谅自己,我将自救,我愿意承担起自己全部的责任,不靠你们了。看了这些,我们这些成天在说“没办法”的成年人,会不会很羞愧?会不会无地自容? 如果家长们还有一点点责任感,是不是需要思考一下:我们到底需要怎样来支持自己的孩子?我们怎样帮助孩子让理想放飞?我们该给孩子怎样的教育? 我希望爱孩子的家长们,都好好听一下孩子的心声: 大家好,很高兴有这次机会与大家分享。我是一名重点中学的优等生,不算幼儿园,已经在体制教育中“生存”了将近七年,的确是“生存”了七年。我曾努力过想要离开这个教育系统,但因为父母的反对,至今我还在体制教育中接受所谓的“教育”。不仅我是如此,体制内很多学生都是被迫地接受这种令人厌烦甚至令人疯狂的教育。 当我第一次参加校外培训,看到了一种完全不同的教育模式后,我不得不重新反思,体制到底是不是教育?至少,它是不是所需要的教育? 经过全方面的对比,我觉得自己无法忍下去了。下面我会把我在体制内的亲身体会分享给大家。也希望通过这次分享,好让我和更多的无奈麻木的体制学生,以及各位成功逃离体制的同学们,清晰的意识到自己处在什么样的教育体系中。也希望我的父母,能够看到我的呼唤,让我有机会脱离这片苦海。 对比一:两种教育,两种完全不同的老师 我希望能来教我的老师,能有一颗做教育的真心,以及能够让我从心底产生敬佩。他的言谈举止、心性思维,让我能将其设立为榜样。 这应该不是什么特别的要求,但很可惜,在体制多年,我居然从未遇到过这样的老师,让我以为这种老师,在中国已经像是恐龙一样灭绝了。 比如我的**老师,她虽然对计算机很在行,但却根本不热爱这份职业,只是为了混口饭吃。课堂,就是她发泄情绪的场所,对学生也没有好脸色,有一位学生家长说她没素质,她就在每个班上都说了一遍这个家长没素质。控制情绪的能力,连孩子都不如。 而我的父母,居然会让我被这样一个散发负能量的人管控,还得向她学习,我无法理解其缘由。难道说,父母们真的一点都不关心孩子的心理素质,眼里就只有成绩吗?。 再比如我的**老师,我们会在课上聊天、睡觉、玩手机……因为她的课完全就是浪费时间,她就像是一个复读机,不停地读课本,我们听不听课,成绩几乎没什么区别。也许她讲课的功劳,就是让我们的脑子更麻木和弱智,并用事实证明:我们和她的生命,就是用来浪费的,不值得珍惜。 体制内的其他老师,其实都存在很大的问题,我们很讨厌他们的唠叨,上课也基本上不会认真听课。他们不会给我们发言的机会,也没有我们思考和质疑的空间。我经历过的所有老师,都无法得到学生们内心的尊重,不过由于时间原因我就不再一一举例了。 很可惜,这些老师是父母送给我的“礼物”,所以我不得不强颜欢笑地接下,去向他们“学习”。我们被家长赶进学校,成天被囚禁在一群不想教,也没有能力教的老师身边,难道这是家长们想要的“教育”吗?然而,万一我们根本没有得到真正的教育,未来的悲惨结局,却依旧得由我的家庭和我个人来承担,这公平吗? 我原以为:全中国的老师都是这样的。由于我所在的学校还是全市数一数二的重点中学,我一想到其他的普通学校老师就更差劲,种种不满就无话可说,只好继续忍耐下去了。因此,我一度认为:全中国的学生,都得像我这样忍受这些无能的老师,全中国的学校,都是这样折磨我们学生的,用浪费美好人生的方式,来度过我们“美好”的学生时代。这虽然不公平,但也没办法! 直到在培训中,我看到了一群完全不同的老师,以及学生,完全不同的教育方式,才改变了看法。 这次培训的老师完全不同于体制内的老师,他们可以说全部符合我心中好教师的标准。其中主讲老师张**的水平,我想无需论述有多高,总之体制教师根本达不到就对了。而真正让我震惊的,是这里居然有一批年龄才十五六岁的“2.0老师”。 虽然年纪轻轻,但学问,思维、心态、能力,武功……都比我们高出一大截,最奇怪的是:她们并不需要带班的经验就会带班,即使是第一次来教我们这些体制新生,也照样带得很好。她们准备个十五分钟,就可以轻轻松松的给我们讲一个多小时的课,并且使全班都觉得大开眼界,收获颇多。 她们丝毫没有体制老师那种高高在上的姿态。我们之间更像是伙伴、朋友的关系,能共同探讨如何解决自己的私人问题。 他们背后还有一个会互相帮助的强大团队,即便不是我们的带班老师,也会给我们上各种各样的课程,使我们的学习内容更加全面。 更重要的是,这批老师都是真心想做教育的,当我们获得进步时,老师们也真心为我们高兴,绝不是为了一笔薪水而混日子的模样。 我从未想过的是,如果我们对自己的带班老师不满意,还有权利投票把这些老师请出去,换我们认为更合格的老师。当然我们从来没想过要实行这个权利,因为我真心很喜欢我们的带班老师。但要是换到体制学校让我们这样选择,我们的那些老师估计统统都得下岗。 我在体制学校苦苦寻觅却未见踪影的老师,在这里居然遇到了,不是一个,而是一批。每一个老师我们都很喜欢。特别是这些年轻的16岁左右称为“2.0老师”的小老师们更喜欢。她们的教学水平高超,据说还轻松地击败了体制内很多优秀的名校大学生,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生,深得家长和学生们的拥戴,比名校的博士生带班更抢手。 她们所在学堂的家长和学生班级,居然要费劲争抢她们,才能够轮到上课的机会。能来教我们,令人十分开心。欣喜的同时,我转念一想却很悲哀:她们与我的年龄差距,最小的只有两岁,最大的也只有四岁。但我却是学生,而她们是老师。而且还是在各个方面PK我都会甘拜下风的优秀教师。 如果10年以后,我们的人生差距又会有多大?我们还会不会是同一个世界的人?我这时候深刻体会到了,什么叫做“平庸的代价更大”。我希望能够早日清醒,也希望父母不要继续装睡。 对比二:两种教育下我周围的学习伙伴对比 我希望一起学习的伙伴,应该是志同道合,可以互相交流、合作,甚至是竞争的伙伴,一起共同成长。在人生最需要伙伴互助的时刻,我希望能够遇到这样的一批同学,并成为一生的知心朋友。 很遗憾,我体制内的同学,从来就不是这样的人。我们只是像是一堆胡乱堆在一起的沙子,看起来很热闹,但彼此间却毫无内在连接。每个人都是一粒彼此心灵隔绝的孤独个体。我有很多同学,但我真的没有“伙伴”,我感觉每个人都很孤独无助。 我的同学们,初一开讲黄色笑话,初二初三谈恋爱、热吻,男女一起瞎混。有的男生还会去看女生的内衣,并当成闲聊时的谈资。我们班能够混乱到,女同学疯疯癫癫地坐在教室地上,扒过路男生的裤子。有男生中招被扒了个一丝不挂之后,大家都跑去围观,那个男生还在那傻笑。 我不是神,在这样的氛围当中,很难做到“一心只读圣贤书”。为了与同学们有话可谈,不被她们视为异类,我也会去关注潮流明星、电视剧,自己也觉得自己变得越来越不正常。 而我的父母,却依旧坚持让我与这样一群毫无精神追求的“同学”一起天天生活与学习,难道他们真的不在乎我将来也变得像那些人一样疯狂吗?仅仅因为我目前成绩尚好,就不担心我心灵和思维的损害吗? 我在校外的培训中,却发现这里聚集了一批拥有相同价值观,优秀卓越,不断至上的伙伴。大家会不停地提醒对方的问题,也会努力地去改正、提升自己,整个团队更具有凝聚力。由于成天与同学们一起吃一起住,就像是姐妹一样,与我在体制学校里面,下课后就各自回家的同学关系相比完全不同。 最令人高兴的是:我可以选择我的伙伴,如果是我不喜欢的人,可以通过定期进行的伙伴选择制度让她们离开。当然,同时我也要让自己成为伙伴中被欢迎的一员,才能留下来。这样可以保证团队的精进与纯净。对于体制学校的我来说,真的是一种奢望。 我是独生子女,成长路上,伙伴的缺失是我最大的痛苦,这次培训让我重新燃起了希望。可我知道,回到体制的那一刻,我将会再次失去这一切。我真的无法理解,为什么爸爸妈妈要放弃这么好的机会,将我扔回体制大染缸呢? 对比三:我接受的教育内容完全不同 我希望的学习内容,能够提升我的基本素质,让我今后能够拥有更好的生活与生存能力。我希望学校设置的课程,能够指明一条正确的人生之路,让我能够成功幸福的过一生。 很悲哀,在体制,我从来没有学过这样的内容。 这是体制的学习内容:语数英史地生政信息音体美。细细讲来其实哪一科都站不住脚。 先说语文。想要考得好,只需要背下答题套路就行了。比如题目是:请赏析“悄悄地,悄悄地,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中的“脚步”一词。好了,接下来要做的就是在题目下写出这样一段话:“脚步的原意是迈出的步伐,文中指春天的到来,运用了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手法,将春天人格化,生动形象的写出了春天即将来临的场景,表达了作者对春天到来的期盼”。大家可能会感到吃惊,但这就是现实! 数理化虽然没有在那瞎扯,但是对于长大后不会走这种专业道路的我来说,实在没兴趣,也不明白为啥要学这些无聊的东西。却不得不在那日复一日、年复一年的刷题,就为了考试过关挣分数。我们孩子难道就是一台用来考试的机器吗? 英语课。我虽然是典型的哑巴英语,但成绩总能接近满分。原因很简单,因为知道该怎样答题能够得高分。却不知如何使用英语来帮助自己沟通交流。其实英语课并没有教我们如何使用英语,只是教我们去骗取分数,成为一个虚伪的人! 历史与政治,锻炼的是背诵能力,丧失的却是思考能力,变成一个个盲目的傻瓜。地理生物与信息,在这个信息化的时代中,随便上网一搜就可以得到答案。大好青春,却要被体制教育挥霍了!音体美完全就是走形式,一个学期也上不了几节。最重要的体育锻炼,都成了自由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一边吸“新鲜”雾霾,一边讲黄色笑话。 我实在不愿意,用12年的教育,让我成为一个只会考试的病态机器,也不想成为体制教育的第N个牺牲品。 在这次校外培训中,我终于找到了能让我成为一个健康人的教育。比如,这里最重视的是体育课。强调“体强为健,心乐为康”。我们进行了很多强身健体又很有趣的体育项目。由于我患有鼻窦炎与咽炎,以前一感冒就要折腾一个多月。但这次通过系统的锻炼,我竟然在既感冒又发烧的情况下只过了一天半就完全恢复了正常,这次的经历让我感到不可思议。比体制的雾霾课不知道要好多少。 这里的“语文课”,就是让你能讲会写,提高交流和辩论写作的水平。这里的“英语课”,是让你能轻松自如地驾驭英语,为我所用。这次培训期间,我常常看到校园里两个学堂的小女孩在一起玩,相互之间完全不说中文,完全用英语来谈话和交流,让我很羡慕她们。 我觉得她们一定是从小长期学习英语才有这个水平的。快结束时我才知道:其中7岁半的一个小女孩,的确已经学习了四年的英语,能够与外国人很熟练的交流对话。但另外一个9岁多的小孩,才跟她一起学了40多天。她是在我开学的前一天,才来到这里与小女孩一起学英语的,由于她原来并不能开口说英语,怕下学期转学到小女孩的班跟不上,才来假期强化英语学习的。而我学了这么多年的英语,还是一个只会考试的哑巴。 与英语一样,这里所有的课程,都是让你“用”的,而不是“考”的——当然,她们要是去参加体制内的考试,肯定都是“学霸”了。听说有一些离开学堂,重新去体制内上学的学生,真的成为了全学校的“超级学霸”,让其他同学望尘莫及。可是,我很奇怪她们为何要离开这里回去当学霸,我猜是她们的妈妈让她们回去的。要是我,才不会离开呢。 我这次的带班老师杨老师,虽然不到17岁,要在体制学校就是“学神”了,因为连大学生和研究生都不是她的对手。但是她宁肯把清华北大的录取通知书丢掉,也不会去中国的大学读书的。她说:假如不能上学堂,她宁肯在家自学,也不肯去体制学校浪费时间,去残害自己的大脑和思维。我真羡慕她有一个理解和支持她的好妈妈。 这里有体制学校没有的“思维课”。我们的课本,从来不会教我们思考,只会代替我们思考,很多还令人感到非常无语。而这次培训,不论是听课、写日记、策论,还是准备演讲稿,都让我更加直观地了解到自己思维的盲区,并将我的思维拉高了一个层次。 这里还有“心态课”。我不知到底是什么课的作用,但我知道我在心态方面的改变有很多。比如至上意识、心胸格局等等。让我更明确自己到底要干什么,从平庸走向卓越。以前我会和父母为因为意见不合而大吵一架,通过在这里的调整,我已经慢慢找到了大气的应对方式,性格也得到了完善。 这里还有体制没有的“做事课”。体制只会传授给我们知识,但没有教会我们做事。在这里,我们会有大量体验做事的机会,比如我们班至上组与明二班的杀鸡,班级自治方案的建立,元宵节自己包汤圆,等等。对于2.0老师来说,这次的带班也是她们的“做事课”。等她们18岁的时候,才可以轻松自如的面对培训流程中足以难倒全中国亿万人的“三项大考”作为成年的标志。而对于身在体制学校的我来说,想要完成这个考核目标完全就是幻想,似乎需要等待上帝的帮助才行。 我未来的理想是成为老师,但我实在不想成为我亲眼见到的那些体制学校的老师。我想教可以真正帮助到学生的东西,而不是用来囚禁学生的道具。但偌大的中国教育,我硬是找不到能做到的学校。好不容易找到了一个准备去追求,却要被父母无情扼杀。 四.我的未来,何去何从? 就以目前来看,师资、同伴、教学内容,这三项比较,体制学校全输得一败涂地,不是谁的水平高低的问题,完全就是“南辕北辙”,思路和方向完全相反的两种教育。我凭什么相信:沿着体制教育这条道路走下去,就能看到彩虹?现在的我,早不再是那个能被童话故事随意欺骗的小女孩了。可惜,我的父母还是。 他们更愿意不动脑筋地跟随人多的路前进,即使前面是羊群的屠宰场。他们更愿意相信骗子们勾画出的美好前景,却不肯仔细研究身边活生生的案例和事实。体制教育出来的产物,无非有两种人,一种是坏学生,一种是好学生。坏学生自然没有什么好下场,可好学生就结果好吗? 我是体制教育的成功者,目前来看属于好学生那一类,可以完成体制教育的好学生任务——考上大学。可是,很多大学毕业生,一毕业就变成了无业游民。就算是运气好,有幸成为了打工仔,也是别人的利益机器上可有可无的一个小小的零件。就算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了中国的首富,像王健林、王思聪那样财富万贯,但接受采访时,却只能一样无奈地说出“我们没有办法去过自己想要的人生,国家选择什么是主流,而你只能去遵守它”这样充满无奈的话语,证明他们依然不能“做自己”。 这不是证明了他们也只是一个利益机器的零件吗?与我不同的只不过他们是一个“大大的零件”。一旦过期后,也照样要被系统更换掉。我实在不愿意用自己的宝贵生命,去过别人规划指定好了道路,去成为利益集团赚钱的“小小小零件”。 也许父母会说,过这样的一生,不是也挺好的吗?你爹妈就是这样过来的。但是,如果我有机会拥有更好的生活,难道不应该去争取吗? 作为父母,我想应该会骄傲自己的孩子超越了自己,而不是想要让自己的孩子跟随自己,成为平庸者吧?我想去实现我自己的梦想,去走自己的路,活出自己的人生。也许我未来会有很精彩的,很成功的人生。也许我的未来也一样平淡和平庸。但无论如何,我是在为我的理想而活,而不是为别人的目标,而做无趣而随时被抛弃的小零件。 像给我们上课的杨**老师、王**老师、刘**老师,同样是只有十几岁的小女生,但她们活得多精彩:她们十二三岁,就面对千人进行演讲,内容引起波及全国的广泛轰动。十五六岁,她们就与全国名校大学生辩论,且场场获胜。现在到了十七八岁,她们就击败了28岁的研究生教师,开始独立带班,并获得家长一致好评。 她们现在虽然只是“客串上课”,还没有正式毕业上班,但她们带班的月工资就已经超过万元。更不用提山长一定会对那些对金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专门的培养。这说明就是想要多赚钱,似乎也不能继续傻傻的上体制学校,傻傻的等别人给你一份工作。 不仅仅是她们很轻松就获得事业的成功,新教育一直在教学生如何成人,这些学生一定比体制学校的学生更会生活,更懂得如何获得幸福与快乐。2.0老师相比较体制教育出来的那些麻木迟钝的机器人,差距一目了然! 当我向班上其他同学问起她们的体制经历时,我可以感受到大家的愤怒与无奈,我经历的,也只是冰山一角,全中国不止我一人在其中奋力挣扎。学校把老师不愿教、学生不愿学、企业也不在意的没用内容,一遍遍强行地灌输给孩子们。很多时候,我真的会产生怀疑,父母为什么要用这种方式来爱我?难道我不是他们生的吗?或者他们有不得已的苦衷,硬要把我教育成无法自我负责的奴隶才开心? 父母经常对我说:新教育太不稳定了,谁知道将来会发生什么?还是在体制拿个文凭,找个工作,安安稳稳的度过一生比较保险。可是他们没有仔细研究过,在当今社会,究竟哪条路风险更大?还是凭借心中的一丝幻想继续固执等待? 每当他们感到无力反驳我的时候,会说出最后一句弱弱的抵抗:“体制的有些东西是有用的,知识也是成长中很重要的一部分。”但体制十二年的学习过程,新教育的学生在十八岁时,只需花一年时间就可以全部学完。难道这样的冲击和比较,还不够大吗?难道我们的生命是可以被肆意挥霍的吗? 如果这一生,就是像父母所说的那样,活下去就够了,活不好也无所谓。那我真的无法理解,生命究竟有何意义?我无法接受,自己成为一块可有可无的垃圾与零件。如果我追求自己心中理想的权利,要被父母无情剥夺,那么我此生究竟是为谁而活? 爸爸妈妈,你们总是会说,我已经长大了,需要开始为自己的人生做出负责理性的选择。但为什么在我清醒地说出“我想离开体制学校”的时候,就马上无比恐慌与强硬的告诉我,让我不要异想天开。如果你真的不想我自我负责,你们干嘛要骗我?你们还不如干脆告诉我:你们家长就是我的主人,代替我做出一切决定。我不需要思考,也不允许选择,只管听命令执行就行。也好让我死心算了。 难道我希望能够为自己的人生负责,我愿意认真研究判断,做出理性的抉择,愿意去尝试和接受失败,也会去拥抱成功。难道这样一个成熟的女儿,不是你们想看到的吗? 钟道然曾经写过一本书,叫做《我不原谅中国教育》。他在结尾写到: 我的确无比痛恨它,但不是因为什么“它让中国培养不出一流人才”,我没有这样冠冕堂皇的高尚觉悟。我痛恨,只是因为它浪费了我十几年时间,而且是生命中最宝贵的十几年。它把我的青春夺走了,这就跟杀了我一样。 为此,我不能原谅中国教育。永远不能! 爸爸妈妈,你们干嘛不去好好看看这本书?看看在体制教育下孩子们的痛苦与呼喊,而不要对下一代这样冷漠和不负责任。如果今天的我,已经发现了体制的诸多问题,却还要留在其中受其毒害,没有丝毫反抗。那么十几年过后,我是否会再写出一本《我也不原谅》? 如果真有那一天,我相信,最最让我无法原谅的,并不是体制教育的种种恶劣,也不是父母的掩耳盗铃,自欺欺人的无知。我会理解和原谅父母经历了长期的“教育”后,已经不敢承担起家长的责任,不敢选择新的道路。我也能理解周围亲友们的懦弱,但我绝对不能原谅我自己的懦弱。 我无法原谅自己有机会清醒的看到事实和真相之后,却依然选择了与无知的人一起装糊涂。我不能明知前面就是陷阱,却选择顺从装乖。我希望十几年之后,我能够拥有一个成功而自信的人生,我能够大度的写出另一本书,名叫《我原谅中国教育》。我要学会自我拯救! 我希望我的父母,和所有中国学生的父母,能够真正去聆听你们儿女的心声,支持他们去进行真正的学习,得到真正的教育。而不要与体制内根本不关心你们孩子未来的教师和教育官僚们一起来残害自己的儿女,葬送他们的美好前程。请不要把自己的儿女变成无趣的机器,而是去支持他们拥有光辉和灿烂的人生。请你们给自己的儿女一份清醒的爱,而不是糊涂的爱。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