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社会的高速发展,使人们的生活压力也越来越大,这其中也包含了中小学生。他们的压力主要来自两个方面:一是学业,二是期望。平时在学校有着满满的课程,周末和节假日还有可能被各类补习班所占据,学业压力不容小觑。同时,还要背负着家长和老师的期望,学习成绩和升学的压力最是沉重。在身扛“两座压力大山”的情况下,稍不注意,便会出现各种心理问题,孤独就是其中的一种。 孤独,是人在社会交际中,各种情感得不到满足,而产生的一种消极心理状态。中小学生的生理和心理处在一个快速发育的阶段,他们渴望了解外界的事物,渴望得到更多的交流,渴望自己能得到更多的关注。如果此时长期将他们放在较为封闭的环境,满足不了他们正常的生理和心理需求,孤独感便会产生。久而久之,他们反而会变得害怕交流,排斥与他人接触,厌学,严重的会自闭、暴躁,更有甚者会以结束生命得到解脱为理由,走向极端。 家庭因素 家庭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人员构成,二是环境氛围。 现在的中小学生大多都是独生子女,随着心理的发育,他们更希望和同龄人或者同类人分享情感,因为彼此之间更能取得理解,获得认同。而在没有兄弟姐妹的情况下,又和其他家庭成员在年龄的构成,对社会的认知等方面有着巨大的差异,很难、甚至不能取得有效的沟通,导致情感无处宣泄。 同时,父母或者其他家庭成员关注的重心经常是在学习上,孩子们回到家后,督促学习或者谈论与学习有关的话题,已经成为了一种常态。久而久之,在孩子的意识形态中,家就是另一个学校,很难与家长取得其他方面的沟通,也不愿意与他们进行沟通,情感也因此得到积压。 学校因素 学校因素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是环境氛围,二是学习成绩。 学校的整体氛围是一种紧张的学习过程,每天满满的各种课程,“填鸭式”的教学方式使得学生们的学习兴趣下降,学习压力增大。同时学校的活动类课程或者活动时间又较少,学生们的学习压力也得不到有效的释放,积累下来的压力变成了孤独出现的原因。 同时学习成绩在中国现有的教育体制下,是衡量学生是否优秀的最重要标准。给学生的精神造成了极大的压力,学习成绩不好的学生在班级的地位,也会受到影响,产生自卑的情绪,排斥与他人交流,从而产生孤独感。 如今,整个社会对中小学生的关怀逐步加深,越来越多的声音呼吁改变这些现状。同时随着互联网的飞速发展,出现了更新更时髦的解决方法——网络社交。 网络社交打破了时间与空间的限制,能够让中小学生寻找到更多同龄或者同类的人群,让各自的情感通过网络得到最及时的宣泄。 和家庭成员之间,能通过网络社交打破现实交流中的尴尬,使得一些平时难以当面沟通的问题,得到很好的表达,从而促进家庭成员之间的感情交流。 通过网络社交,能以生动、多样的交流方式,使老师与学生之间产生良好的互动,打破“填鸭式”教学带来的沉闷与被动,营造出灵活、轻松的学习氛围,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网络社交又能充分展示学生的兴趣和个性,让更多的人了解到除了成绩,每个人都有不同的闪光点,都有值得大家去学习的长处。促进了学生之间的交流与互动,有利于他们锻炼思维,开拓视野,缓解了学习压力的同时还完善了各自的知识体系。 网络社交的出现与发展,有效地缓解了中小学生的孤独感,因此越来越多的人和企业也投身其中,不停地鞭策自我做得更好,希望能使他们不受孤独的困扰,能够更愉快更健康地成长。课后帮便是其中一个,希望通过自身的努力,为广大中小学生营造一个良好的课后生活交流领地,让同龄、同类人有一个交流的平台,让压力得到释放,让情感得到宣泄,让思维得到解放,让天性得到回归,让知识得到完善,让孤独远离他们的世界。。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