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教学设计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李俞静

2023-3-28 13:4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709| 评论: 0


品味动静结合,发展联想思维,体会诗歌意境美——《枫桥夜泊》


    《枫桥夜泊》

               ---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教学设计

                                       李俞静(北京市通州区龙旺庄小学)


01
学习主题


品味动静结合,发展联想思维,体会诗歌意境美

                  ——《枫桥夜泊》《山居秋瞑》


02
背景分析

一、 指导思想与理论依据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文化自信指学生认同中华文化,对中华文化的生命力有坚定信心。通过语文学习,热爱中华文化。思维能力包络联想思维、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辩证思维。审美创造是指学生通过语文学习具有初步感受美、发现美和运用语言文字的表现力。

 在课程学段要求中5-6年级学生阅读诗歌,能够大体把握诗意,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作品的情感。

二、 教材分析

《枫桥夜泊》《山居秋暝》是部编版教材语文五年级上册第七单元的内容。

 本单元的语文要素是“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这是教材第一次以单元编排的方式对学生进行专门的文学品鉴能力的培养。本单元选编的几篇课文,均有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其围绕“自然之趣”这一主题编排四篇课文,从不同角度描写了不同时间、不地点的景物。《山居秋瞑》中对清泉、竹子、莲叶等景致进行了动态描写,礼托了山间傍晚的幽静;《枫桥夜泊》用乌鸦啼叫、夜半钟声衬托月夜的静谧,《四季之美》描写了春天黎明天空颜色的变化、夏夜萤火虫翩翩飞舞、秋天黄昏时归鸦回窠和大雁比翼而飞等景致,突显了景物的动态美;《鸟的天堂》中傍晚的大榕树是静谧的,早晨的大榕树则是热闹的,一静一动,特色鲜明;《月迹》一文,既有对月亮爬竹帘格儿的动态描写,也有对满院子玉玉的、银银的月光的静态描写,充满了情趣。语文园地中的“交流平台”,引导学生关注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句子,并品味和积累;“词句段运用”第二题引导学生在仿写中进一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的作用。

本单元的习作要求是“学习描写景物的变化”。这次习作在“初步体会课文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的基础上,进行由学到用、由读到写的训练。学生在四年级下册已学习过“按照一定的顺序写景物”,能够较有条理地观察并描写景物,本单元进一步提出“写出景物变化”的要求。

三、 学情分析

五年级学生基本上可以借助注释、工具书、想象画面等多种方法来初步读懂古诗的大意,对学习古诗也有一定的热情。而且已积累了一些不同内容的古诗,这为以诗读诗、以诗学诗、以诗悟诗、创设诗韵课堂奠定了基础。但是学生如何把诗歌画面说具体,如何感受到诗歌意境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需要老师通过调动听觉、视觉引导学生进入诗歌的世界。


03
学习目标

1. 学生能正确、有节奏、有韵味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 学生能够展开想象描绘出诗歌的画面,体会诗人孤寂、忧愁的情感;

3. 能够初步体会诗句中的静态描写和动态描写。

    重点:想象诗句描写的景象,体会诗歌的情感;初步体会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

    难点:诗人为何而忧愁


04
课堂教学活动


活动一:读古诗,感诗境


活动目标:

以钟声引出诗人和诗作,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通过反复诵读,借助直观,初步感受诗歌的情和境。


步    骤:

一、钟声导入课题

(1) 出示歌词: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陈小奇《涛声依旧》

七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宋  陆游《宿枫桥》

几度经过忆张继, 乌啼月落又钟声。

                     ---明  高启《泊枫桥》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清  王世贞 《夜雨题寒山寺》

(2) 引导学生提出疑问:读完这些描写钟声的诗句你有哪些疑问吗?

设问:为什么这么多诗人都写钟声?为什么提起钟声就想起张继?

引导思考:钟声怎么会有这么大的魅力吸引一代又一代的诗人去写它呢?这跟一个人息息相关,跟一首诗息息相关。

(3)齐读课题《枫桥夜泊》。

解诗题。指导学生理解题意。(时间、地点)

谁能说一说《枫桥夜泊》题目的意思呢?(夜晚将船停泊在枫桥边。)

二、朗读古诗触诗境

(1) 出示朗读要求

     自由朗读《枫桥夜泊》,反复读,一直把这首诗读清爽了、读顺口了为止。

(2) 指名朗读,检查是否读正确。

(3) 女生、男生合作读诗,读出诗歌的节奏。

女生读前四个字,男生读后三个字。调换顺序,男生读前四个字,女生读后三个字。

(4) 揣摩在读这首诗时心底泛起的那种情绪,全班齐读。

  小结:古诗我们就是要反反复复去读,不仅注意节奏还要注意读诗时自己切切实实体会到的感觉和情绪。


支撑材料

课本、多媒体课件


活动二:想画面 ,听钟声


活动目标:

通过小组成员分享合作,激活学生联想力,帮助学生构建诗歌画面学生的,突破重点。抓住矛盾引导思考,借助资料学生深入体会诗情。


步    骤:

(1)出示学习提示:

自己再读诗歌,圈出诗中描写的景物;

边读边想,这些词语在你脑海中形成了什么样的画面?

组内成员讨论分享,组织语言进行汇报。

(2)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并汇报。(视觉、听觉、身感)

预设1:我们小组圈画的景物有:月落、乌啼、霜满天、江枫、渔火、寒山寺、钟声、客船。

预设2:我们小组来分享首联的诗歌景象。月亮落下去了,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几声凄厉的乌啼在寂静的夜晚响起,让人感到凄凉,甚至有点儿害怕。天气如此寒冷,好像整个霜布满了天空。

预设3: 河边上有几棵枫树,夜晚秋风瑟瑟吹过,枫树的叶子一片一片地飘落,有的飘落在水面上,有的飘落在渔船,有的甚至飘落在诗人的手中。而忽明忽暗、隐隐约约的渔火伴随着诗人无法入眠。

预设4: 夜半时分,寂静的夜晚传来姑苏城外寒山寺的钟声,听着遥远古朴的寺庙钟声,愈发感到空寂、凄凉。

总结并提问:从看到的我们读出了张继的愁眠,从听到的我们也同样感受到张继的愁眠。然而有一处地方让人奇怪,李白诗歌中写到:窗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你们在生活中看到过霜满天吗?

追问:那为什么张继写“霜满天”而不是“霜满地”呢?他是不是写错了?

预设:没有写错,我认为“霜满天”是表示张继心情的,此时不一定真的是天气是“霜满天”,但是对于张继来讲,只是这种心情让他非常的寒冷。

预设:我认为他说的“霜满天”不是下的真正的霜,而是心里的那种孤独。

(3) 总结并提问:在秋夜漂泊的客船上,诗人的心是寒的。所以哪里是什么霜满天,是冷满天,寒满天。

(4) 借助板书视觉冲击和音效听觉感受,体会以动衬静的清幽禅意。

师:这些景色让夜晚显得那么寂静,月亮落下来了,整个江边就只有被萧瑟的秋风吹动下隐隐约约的渔火,其他景色还能看清楚吗?(随着教师话语将板书景物依次擦去)

(请学生闭眼)这时天地之间一片幽暗,一片朦胧,就在这时候,听---(凄惨的乌鸦声)听---(古朴的钟声悠悠响起)

小结:这就是动静结合下带给我们的诗歌韵味。

(5) 带着感受,自己轻轻读一读诗。


支撑材料

诗人资料袋、音乐

活动三:感诗情,诵经典


步    骤:

(1)知人论世解诗愁。

①(指板书)月落、乌啼、江枫、渔火、霜天、钟声,所有的景都一层又一层地包围着————愁眠(画波浪线),伴随着————愁眠(画波浪线),笼罩着————愁眠(画波浪线)。

②提问:那诗人为什么这么愁呢?你们对张继有哪些了解吗?

出示资料:

张继,字懿孙,唐天宝年间进士。诗多登临纪行之作,风格清远,以《枫桥夜泊》最为知名。

这首诗写于安史之乱爆发后,因为当时江南政局比较安定,所以不少文士纷纷逃到今江苏、浙江一带避乱,其中就包括张继。

                             石壕吏

                    杜甫

            暮投石壕村,有吏夜捉人。

            老翁逾墙走,老妇出门看。

            吏呼一何怒!妇啼一何苦!

            听妇前致词:三男邺(yè)城戍。

            一男附书至,二男新战死。

            ……

            室中更无人,惟有乳下孙。

            ……

            老妪力虽衰,请从吏夜归。

(2)范读、配乐诵读悟诗情。

国破山河在的漂泊之感,客居他乡的羁旅之愁让张继情动于中而辞发于外,《枫桥夜泊》就这样从张继的口中轻轻地流出。(范读)(配乐全班齐读)。

(3)经典传千年

这就是《枫桥夜泊》这首诗能够流传千古的秘密所在。在张继之前没有人写过钟声,尽管很多人步其后尘,反复描写寒山寺的夜半钟声,但没有一个人可以把钟声写得像张继这样感人肺腑,扣人心弦。于是,从张继之后,中国诗人的心中,又多了一种寄托愁绪的美好景物,那就是----钟声。

这钟声穿越历史,四百多年后在陆游的笔下悠悠回荡—

七年不到寒山寺,客枕依然半夜钟。

八百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高启的笔下悠悠回荡---

几度经过忆张继, 乌啼月落又钟声。

一千多年过去了,这钟声在王世祯的笔下悠悠回荡---

十年旧约江南梦,独听寒山半夜钟。

到了今天,这钟声还在陈小奇的笔下继续回荡---

留连的钟声,还在敲打我的无眠,尘封的日子,始终不会是一片云烟。

结语:同学们,这就是经典!这就是文化!

(4)听音乐抄写《枫桥夜泊》,制作书签。


支撑材料

多媒体音效、古诗资料补充


活动四:迁移方法,自主学习


活动目标:

出示学习目标,让学生自查是否达标,同时回顾学习过程,在总结中提升。


步    骤:

(1) 出示学习要求:

1.  选择一首你喜欢的诗歌读一读;

2.  谈一谈诗歌中的景物描写带给你的感受;

3.  自主完成后同桌进行讨论分享。


                               鹿柴

                   唐 王维

             空山不见人,但闻人语响。

             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


                             山居秋暝          

                   唐  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鸟鸣涧

                   唐   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入若耶溪

                   南朝 王籍

             艅艎何泛泛,空水共悠悠。

             阴霞生远岫,阳景逐回流。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

             此地动归念,长年悲倦游。


 师总结:运用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能把景色写得更具体,增强诗歌的意境美。

(2)学以致用,画面写具体。

师:经典意味着传承,诗歌中的动态描写静态描写同样适应于我们现在的文章中。

日本作家青少纳言:

夕阳斜照西山时,动人的是点点归鸦急急匆匆地朝窠里飞去。成群结队的大雁,在高空中比翼而飞,更是叫人感动。

巴金笔下的《鸟的天堂》:

     起初周围是静寂的。后来忽然起了一声鸟叫。我们把手一拍,便看见一只大鸟飞了起来……到处都是鸟声,到处都是鸟影。大的,花的,黑的,有的站在树枝上叫,有的飞起来,有的在扑翅膀。


板书设计

                         枫桥夜泊

      静态          月落       乌啼      霜满

             江枫          渔火       愁 

         动态       寒山寺     钟声

                 经典        文化


05
课后作业(活动)

作业(活动)要求

1.基础性作业:

    背诵并默写《枫桥夜泊》;

2.拓展性作业:

    选择一个你喜欢的景色,尝试加上动态描写和静态描写,用几句话写一写吧;

3.实践性作业:

    动手简单画一画你脑海中浮现的有关《枫桥夜泊》这首诗的画面。


自主发展

如想了解更多信息

可联系小知老师:18911220861

了解更多资讯 扫码关注公众号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