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变成了一棵树》 于凌波 北京市昌平区南口铁道北小学 部编版语文三年级下册第五单元教材编排了两篇精读课文《宇宙的另一边》《我变成了一棵树》和两篇习作例文《一支铅笔的梦想》《尾巴它有一支猫》。 《宇宙的另一边》是一个充满童趣的故事,课文中的“我”先是晚上趴在窗台上,看着浩瀚的星空展开想象,进入宇宙另一边的秘密世界;接着在课堂上想象宇宙另一边的神奇课堂;而后语文老师把“我”从“宇宙的另一边”拉回来,“我”又给大家讲述了宇宙另一边的习作趣闻。天马行空的想象、独特的体验,使整个故事充满了感染力。在本课的教学中,引导学生整体把握课文内容,说出课文中写了“我”想象中的宇宙另一边的秘密,顺着“我”的想象进入课文内容,感受其中想象的乐趣。最后根据课文情境,引导学生拓展思路,大胆想象,创编出更奇妙的世界。 《我变成了一棵树》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的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奇妙的事情,全文语言轻松活泼,字里行间充满了童趣。 围绕着本单元的语文要素,这两课的课后习题的设置利于学生通过阅读感悟课文的奇妙,体会作者把想象内容写得有意思的表达方法。 本单元的两篇习作例文都非常的奇特有趣。《一支铅笔的梦想》一文,以一支铅笔作为第一人称来叙述,对三年级的孩子来说必定是新奇的,所以非常容易激发他们的阅读兴趣。铅笔作为学习必备的文具,与学生朝夕相伴,它们也有梦想吗?它们的梦想究竟有哪些?这些疑问通过阅读都可以被一一解答。学生通过阅读了解到,原来铅笔的梦想有些竟然和他们的梦想是一样的。这样贴近他们生活实际的内容很容易就能引起学生之间的热烈讨论,激发学生表达的欲望。 与此同时,阅读课文和习作例文,学生发现,很多生活中实现不了的愿望可以借助想象去实现,文章中可以天马行空,让主人公拥有奇异有趣的经历,通过想象丰富自己的生活。 三下的学生较之低年级时段,各方面能力都有了飞跃式的提升。由于阅读量大幅度增加,语言表达更为成熟和规范,加之三上一个学期的写作的系统性学习,学生的书面表达能力完全可以支撑他们完成想象文章的创作。不仅如此,基于孩子对想象的天生热爱,当他们具备把脑海中的画面输出成文字的能力的时候,创作的激情是非常高涨的。作为三下的学生来讲,做到这一点并不困难,但本课课文想象奇特,篇幅较长,需要学生仔细阅读、结合已有生活经验方可理解故事内容、体会故事中人物的情感。 1.了解“我”变成一棵树之后的奇妙经历,感受其中神奇的想象。 2.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能大胆想象自己会变成什么,以及之后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
运用本节课学习的方法继续完成小练笔,把自己的奇思妙想说给爸爸妈妈听。 《我变成了一棵树》这篇课文从“我”的愿望出发展开大胆想象,讲述了“我”变成了。一棵树之后发生的一连串的奇妙的事情,也对应了第五单元的语文要素“走进想象的世界,感受想象的神奇”。 在教学这篇课文时,我首先让学生熟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让学生走进课文,从文中找出问题答案,解决本文重难点,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精彩语句,学习作者的学习方法。 在第二课时教学时,我结合课后练习推进学习过程。让学生找出自己觉得有意思的部分交流感受。一边指导学生朗读,一边引导学生结合上下文体会文中精彩语句,关注想象神奇的地方,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在学生感受想象世界的神奇有趣之后,我结合课后第二题引导学生创编自己的想象故事。采用“读写结合”的方法,激发孩子们的写作兴趣。学完课文后进一步让孩子们积累一些有关想象的名言,丰富语言积累。 当然,课堂教学不是尽善尽美的,无论在字词的教学还是课文理解时都要放手给学生,教师应该多放手,少帮扶。这一点在以后的教学中还需要更好的完成。对个别思维不够活跃的学生而言,想要他们真正打开思路,说出自己的想象还是有一定的困难。对他们应更多地予以鼓励,并给予思路提示、方法指导和交流机会,以使所有学生都能够学得到。 教学设计为教师原创,转发请注明出处。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