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自主论文

自主教育的解读

2015-9-24 10: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2214| 评论: 0|原作者: 自主教育联盟|来自: 自主教育联盟

摘要: 自主教育即启迪人自求自得的能力与品质,育就自主调控自主规划的自由人生。 自主教育是一种指向内的教育,是一种自求自得的教育,是侧重于主体去学、主体去探索、主体去尝试的教育。 ...

自主教育的解读 

一:自主寻根:

1.自:象形。小篆字形。象鼻形。

“自”是汉字的一个部首。本义:鼻子。

古人用“鼻子”来表示“自己”的意思。人们在说“自己”时往往会指着自己的鼻子,现在也有很多人有这种习惯,因此,“自”字就自然地成为“本人的代称”了。

所以“自”指本人、自我、内在(指向内)。

2.主:象形。甲骨文字形,象点燃的火把。下面是木材。

小篆字形从上往下依次为:火焰、油盏、灯台、灯座。

主的本义:灯心。主即镫中火主也,其形甚微而明照一室(锭中置烛,谓之镫)。

引申义:人的主心骨、主见、主宰、决断。

自主的“主”旨在主见,决断,主动,主导。

3.自主:自我做主、自我决断、自我承担、自我负责的过程或状态。

二、自主教育与自主学习

1.自主教育是什么。

教育即教书育人,教人能力育人品质。

自主教育即启迪人自求自得的能力与品质,育就自主调控自主规划的自由人生。

自主教育是一种指向内的教育,是一种自求自得的教育,是侧重于主体去学、主体去探索、主体去尝试的教育。

2.自主学习是什么

自主学习指个体学习过程中的自主性即主动建构的过程和能力

“自主学习能力”的七项整体性思考

(1).知、情、意、行的整体观;

(2).个体自主学习能力与自我认识、自我约束、自我管理的整体观;

(3).个人独立思考与合作交流的整体观;

(4).基础知识与知识结构化、整体化、实践化的整体观;

(5).信息技术和传统教学的整体观;

(6).课前、课中、课后个体自主学习能力的整体观;

(7).教师主导和学生主体的整体观。

3.两者之间的关系

自主教育倡导自主学习,自主学习促进自主教育。

三、自主教育渊源(理论基础)

自主教育渊源于成长不能替代,学习是主动建构的。

自主教育的对象是自我。每个学习主体都是相对独立的,具有自我独立的心理认知系统,具有求得自我独立的欲望,具有“天赋”的学习潜能,个体要在自我探索、自我尝试、自我感悟过程中获得成长。成长不能代替,每个人为了完善自我而自我教育自我。自主教育要基于人的差异性而因材而启,以每个人为目标,追求每个主体的身心自由发展。

四、自主教育架构

(一)自主学习研究院的理念

践行自主教育促进自由发展

(二)自主学习研究院的育人观

培养有主见能主动实践行明事理阳光向上的理性社会人。

育人目标:

培养有主见,能主宰,定抉择的自主生命;

培养好学深思、自觉自愿学习的自主生命;

培养具有自知自明、自胜自强能力的自由生命。

(三)、自主教育的先决条件:

自知力(自我认知),自治力(自我调控)。

自我认识,如何说一个人在万物认知上有不得不尽的义务的话,那就是认识自我,忠于自我。

认识自我是谁,要做什么,为什么做,怎么做,做的如何;认识自我有什么优势如何发展,有什么缺陷如何弥补,如果不能补救又如何知止,如何自克。能切实回答这些问题便有了自知之明即自知者明。

自我调控,人总在设法控制环境,控制自然,控制社会,而人真正的强大在于调控自我。人自主发展的终极追求目标是要调控自我的情意智,规划自我,超越自我。早在先秦时期,古贤圣人就追求自我控制、自我征服,即自胜者强。

(四).自主教育原则:

   自发、自动;自求,自得;

自识,自治;自明,自强。

孔子不愤不启说:《论语-述而》:“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以三隅反,则不复也。”即“不到学生努力想弄明白但仍然想不透的程度时先不要去开导他;不到学生心里明白却又不能完善表达出来的程度时也不要去启发他。如果他不能举一反三,就先不要往下进行了。”

孟子自得说: “君子深造之以道,欲其自得之也;自得之,则居之安,居之安,则资之深,资之深,则取之左右逢其源,故君子欲其自得之也。”

老子自知自胜说:《老子》33章说,“知人者智,自知者明。胜人者有力,自胜者强。知足者富,强行者有志。不失其所者久,死而不亡者寿。”

希腊太阳神阿波罗神龛上的铭:一则认识你自己;一则任何事物不要太多,如用于一己情欲的控制,那就是强。

唯有能自知与自治的生命才能自明与自强的,唯有自明自强的生命才能自主,唯有自主的生命才能比较长久的保持生命的活力,才能创新发展。

五. 自主教育的元素:课堂、课程、评价、策略、素养、

责任、环境

(一)课堂构建:五字原则(活思实创和)

活:开放容纳

知识是活的、主体是活的、方式是活的、状态是活的、评价是活,课堂是活的开放的,在开放的体系中,各个主体间相互交流相互促进共同成长。

思:思辨质疑

现代课堂的育人者要激发启迪学习者的思维,重视学生思维能力的养成。

2012年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发表了《为21世纪培育教师提高学校领导力:来自世界的经验》报告指出,21世纪学生必须掌握四方面的技能(1)、思维方式、批判性思维,问题解决、决策和学习能力;(2)、工作方式:沟通与合作能力;(3)工作工具:信息技术和信息处理能力;(4)、生活技能:公民、生活和职业,以及个人和社会的责任。

自主学习的课堂重在培养学习者的思维品质,实质是人的思维的个性特征。思维品质反映了每个个体智力或思维水平的差异,主要包括思维的深刻性、灵活性、独创性、批判性、敏捷性和系统性六个方面。

实:事实就是

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实施学生自主性学习的方式应是从学校实际出发,从师生和学生实际出发;从教材内容实际出发,采取适合自己的方法。努力使教学任务同客观学情相符合。把握教学规律、创新育人理念、落实育人方式、破解育人难题,努力实现全员进步的状态。

创:创新求变

从培养创性新人才角度,在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培养中应重视学生自主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及解决问题的能力,尤其是自主的批判性思维能力的培养。进而促使学生从“学答”转向“学问”再转向“学疑”。

和:平衡协调

倡导“教学相长课堂”是指当今课堂教师的教学要以学生是怎样学的,教师要怎样教,即以学定教,以学生的情况促进教师的教科研能力;二是指教师要知道现在学生在什么样水平,然后有针对性地引导学生到更高水平;三是指当今课堂应该是师生共同学习共同研讨,达到生生争鸣,师生争鸣思维碰撞,共同成长。

 

(二)、自主教育背景下课堂及课程评价准则:

思维训练---独立思考有主见会选择

积极状态---积极学习能主动实执行

(三).自主学习六项策略。

明确具体的学习目标;

轻松专注的学习状态;

积极愉悦的学习氛围;

激发内在潜能的学习方法;

建立良好认知结构的途径;

有效自我调控的策略。

(四)自主教育学习者的核心素养

自主发展  合作参与  创新实践

“核心素养”是指学习者应具备的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的必备品格和关键能力。

(五). 自主教育育人者的责任

辅助启发引导

自主教育是自求自得的教育,从事教育工作的人只应当有一个责任,就是在学习者自我教育过程中加以辅助启发引导,使自求于前自得于后,大约真能自求者必有自得,而不能自求者必不能自得。

(六)自主教育的环境

民主平等尊重包容  开放多元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