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现在我再说:“人生规划在童年”,可能会被很多人唾骂。大家会说:成功规划的代表人物,在28岁的好年华,自杀身亡了,这难道还不说吗,人生规划其实就是忽悠吗? 我长大的时候,读书是改变命运的最有效的方式,所以,很多传统的父母会告诉孩子:别的你什么都不用管,只要读好书就行了;不要总想着穿衣打扮,这样就分心走神了,容易学坏;不要总琢磨钱,你上学呢,要钱干什么?别想乱七八糟没用的,你的任务就是好好读书……所以我周围很多人都是书呆子。即便现在,他们要么不会穿衣打扮,要么不会做家务,总之是如果离开学校,生存能力就比较弱。 孩子的成长,其实是一个系统工程,很多时候,是需要孩子自己有所感悟,然后才会有行动,这个工作其实是家长难以代劳的。这就如深圳女孩郭恒,父母和导师已经为她的人生规划了最完美的路线图,但是,由于不是发自她自己内心的源动力,规划实施的过程中,就会出现各种问题,让完美的规划走了样。 目前的中国父母,常会犯的一个错误就是,总是挤压孩子的成长空间。他们常常忘了,孩子的人生,其实只是孩子的,自己如果介入太多,就是在和孩子抢夺人生资源,把孩子的人生变成自己的人生。要想让孩子对生活有热情、有动力,就要让孩子多生活有更多的自主权,参与权,如果什么都已经被安排好了,孩子就会丧失兴趣,没有动力。现在有很多官二代、富二代有很多匪夷所思的举动,这些年轻人背后,一定有一个超级有“责任感”的父母。调皮捣乱的是不听话的孩子,他们用让父母操心来反抗父母对自己的操纵。还有很多孩子,不惹事,但是,没理想,没目标,也让父母发愁。这些孩子,都是在用毁灭自己,来报复父母对自己生活的侵入。 父母为孩子做得太多,会让孩子没有责任感、没有动力,没有追求。说了这么多,其实是说,父母没办法规划孩子的人生。因为孩子不是机器人,他是有思想的,父母没办法要孩子完美的按照自己的规划亦步亦趋,不出问题。即便你能给孩子洗脑,可是,人生的岔路很多,说不定哪一个角落有一个什么样的刺激,就能让孩子崩溃。所以,被规划的人生其实是很脆弱的。 规划不行,可是不规划也不行呀,孩子自己没想法,不帮一把怎么办? 我听一个艺术老师说过:所谓的创造力,其实就是生活的经验。所有的创造,都来自于经历,如果没有经历,光靠空想,是难以产生作品的。所以她要求她的学生多去采风,在生活中多看多体验。 我觉得她这句话其实也反映了孩子人生规划的真谛:让孩子多参与生活,多体验,多感受,他就能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在碰壁的过程中,他也能知道怎样做才更合理。在这个过程中,如果父母能多和孩子平等沟通,孩子反而会和父母的想法更趋向一致。根据对青春期孩子的调查,孩子其实也是需要指导的,但是他们不选择父母,是因为父母的态度让他们反感,如果他们能感受到父母的平等、没有压力,他们反而更愿意相信父母。 所以,与其害怕孩子失败,给孩子规定好阳关大道,不如放手,让孩子有更多的尝试,让孩子自己去寻找这条大道。别人硬塞给自己的东西,我们可能不能体会到它的价值,但是,自己选定的东西,往往会更珍惜。 所谓的人生规划,我觉得就是要让孩子参与进更多的生活,所有的都尽可能的让孩子见过、体验过、感受过。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