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乐清中学语文教师张金琪的课改实验 文 艺 高 博 2014年4月17日下午,浙江省高中深化课改巡查组到乐清中学巡查,浙江师范大学教授王国均手拿DV兴致勃勃地走进了一位教师的课堂。这是一堂《论语选读》选修课,学生分别来自高二年级的20个班。上课了,教师首先提出了3个问题,然后就把时间交给了学生。只见大家先是4人一组开展热烈的讨论,随后每组轮流发表意见,紧接着小组之间又进行了激烈的辩论,最后才由教师作简要的点评。围绕3个问题,学生你来我往,唇枪舌剑,思维仿佛插上了翅膀,思想火花飞溅四射。课后,王国均以赞赏的口吻对这位教师说:“我很喜欢这样的课,你是乐清中学的一块宝!” 执教这节课的,是乐清中学语文高级教师、语文学科课堂改革的领军人物张金琪。一位平凡的中学语文教师,何以赢得专家如此高的评价?他的课堂到底有哪些独到之处呢? “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课堂世界 “张老师的课给了我自由的空间和精神的愉悦。”“听张老师的课,仿佛畅游思想的海洋,找到精神的皈依。”提及张金琪的课,学生无不交口称赞。而鲜为人知的是,为了获得今天的成就,张金琪用了整整10年。在张金琪的案头,除了语文教材和资料,还有成堆的教育经典名著,杜威、罗素、斯宾塞……一个个伟大的名字,正是他多年追随的灵魂导师,也是他课改灵感的源泉。 “我们的学生是被‘喂’大的,到了高中必须让他们‘断奶’,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正是新课改的主旨。然而在现行体制下,课改要动一点都是很难的。罗杰斯说‘没有自由就没有自主’,高压的应试教育不去除,学生就没有自由的空间,也就没办法自主选择。作为一名普通语文教师,我只能在有限的空间内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因此我的课改从一开始就有点殉道的意味。”对于课改与现实的矛盾,张金琪有着深切的体会。 如何在有限的空间内给学生最大的自由?张金琪从高一接手新的班级起,就开始了他特立独行的课改实验。首先,他给学生和家长反复强调,告诉他们当今国际上普遍的课堂是怎样的,真正的教育是什么。其次,他的课改不围绕高考展开,而是围绕学生的学习力展开。他很少让学生做高考训练,很少布置作业,而是让学生在宽松自由的状态中学习。这看似简单的两条,需要多大的勇气! 当一切准备就绪,张金琪便带领学生走进了他独创的“自主建构-合作探究”的课堂世界。自主建构阶段即文本独立开发环节。由于高中教材都是极富内涵的经典名篇,因此他不让学生直接看教材,而是先用建构主义、发现式学习等理论将教材进行二次开发,编制《自主学习文本》发给学生,《自主学习文本》通过符号和问题给文本搭建支架,让知识进入“最近发展区”。这一环节,学生需要安静、独立地完成《自主学习文本》,并在上面批注或提问,从而养成深度阅读的习惯。 而在合作探究阶段,张金琪按照约翰逊兄弟和莱斯文的学习理论,先让学生小组讨论,然后以小组为单位进行全班辩论。讨论争辩的问题有他预设的,也有当堂生成的。每次辩论都由一位学生主持人主持,张金琪是旁观者和局外人,只在最后做一个言简意赅的点评。“以前的课堂教师在上面提问,学生配合一下,没有什么实效性。而新课程实实在在地关注每一个学生,课堂成了学生的学堂,而不是教师的讲堂。目前,合作探究的难度就在于我们一个班40人的班额,而国外都是20人左右。”张金琪说。 在“自主建构-合作探究”模式下,张金琪没“教”过一篇文章,也没在黑板上写过什么字,但学生的学习兴趣却大为提高,学习思维也异常活跃。他的语文课没有规规矩矩的答题,有的是另辟蹊径、幽默搞怪、激情表演,有的是思想、创新、悟性!他所教的高二(6)班学生说:“张老师的课让我们学会了思考。比如研究长篇小说中细节对主旨的作用,其他老师会直接告诉我们,而张老师则引导我们自己寻找细节和对应的主旨,这是一个宝贵的思考过程。”高二(7)班学生说:“现在我们班的讨论氛围热烈,每个人都渐渐找到了思考的感觉。我们有时也会与张老师观点相左,如果争执不下我们会保留个人意见,因为语文本来就是没有特定答案的。” 语文没有特定答案,在张金琪看来,语文课堂不重在知识、不重在题目,而是重在兴趣、思维和进入文本后获得的品质。课改后他对学生最核心的要求就是要提出自己的看法,也就是所谓的“悟道”。他深有感触地说:“以前的语文教学都是平面的,学生没有自己‘悟道’,就无法内化知识。学习不能隔靴搔痒,不能用参考书。我们应该怎样深入研读文本、挖掘经典名篇的深刻内涵呢?那就要引导学生自己去发现文本的独特性和思想最具创意的地方。当你真正这样做时会发现,很多文本学生的理解真的和老师很不一样,他们的创新思维会让你惊叹!” “三项秘笈”追寻深度自主 新课改不仅仅在课内,更多的功夫在课外。在现实体制的夹缝中,张金琪坚持不懈地为学生创造自由的空间,他的语文作业总是最少的,高考的应试题目更是尽量不碰。他深知死板的题目对学生思维的残害,他要让学生用最宝贵的青春时光,去做一些更有价值的事。他的学生平时要做3件与众不同的事。 一是写反思日记。张金琪要求学生每天写一篇100字左右的反思日记,每天做了什么事,读了什么书,有什么感悟都可以记录下来。作为教师,他自己每天坚持更新博客,为学生树立了好榜样。每一周,他会抽查学生的反思日记,看看大家的状态如何。如今,通过写反思日记,不少学生都爱上了写作。一位学生说:“写反思日记已经成了一种习惯,不写就好像少了点什么。它一方面可以让我静下来,培养反思能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升写作能力,时间宽裕的时候我还写过小说。现在每当遇到一个作文题目时,不用太多思考就会有写作的感觉,思维也变得发散了。” 二是坚持阅读。张金琪倡导学生要保持阅读的“饥饿感”,平时早晚自习要坚持读书,寒暑假更是要求学生不做语文试卷,改成阅读经典名著。他倡导的阅读,不是戴着枷锁去读,而是在自由状态下慢慢地建立阅读的规则。他要求学生将课堂深入研读、自主建构的做法迁移到课外阅读中,在阅读时做些批注,写点读后感,因为名著不是快餐,阅读必须要有“悟道”。“当下我国整个社会包括教育界都缺乏读书的风气,中学基础教育阶段培养读写能力显得尤为重要。真正喜欢读的人也喜欢写,所以我有一个观点,作文从来不可教,学生只要把大师的作品真正读懂、悟懂,人的思想品质上来了,作文自然就上来了。”张金琪说。 三是课堂演讲。张金琪的课常常会安排学生上台演讲,一位学生讲完后由另一位学生点评,最后他再来点评有价值的地方,相当于面批作文。演讲采用全班轮流的办法,内容不限,核心要求就是有自己的思想。演讲开始以来,有的学生讲张爱玲的小说,有的学生讲电影观后感,有的学生谈自己刚写的短篇小说。更为有趣的是,有3名男生讲了数学的疑难问题,还有1名男生讲了霍金的《时间简史》,他们都受到了张金琪的好评。在他看来,语文不是文学,而是各门学科的基础,数理化有什么“悟道”都可以上来交流。 “演讲锻炼了我们的胆量,刚开始好多人都不敢上台,上去讲时声音都有点颤抖,慢慢地就发挥得越来越好了。演讲还锻炼了我们的口才,现在许多同学都可以半脱稿甚至脱稿演讲。自由的讲台还催生了许多优秀的演讲,张老师说如果稍加整理就可以作为论文发表。”高二(6)班语文科代表说。 “三项秘笈”让孩子们在自由的空间里追寻深度自主,而张金琪对课改的思考还远未停止。张金琪说:“现在很多人字全都认识,但书却读不下去,为什么?因为思维被考试禁锢了,兴趣被题目扼杀了。作为一名语文教师,这是我最痛心的。当下国外流行的是批判性思维和创新思维,而我们大量的只有理性思维。所以我要求学生一定要提出自己的想法。我们的教育还有一个问题就是理论脱离实际。王阳明说‘知行合一’,其实‘知中已经有行,行中已经有知’,而现在很多‘知’都是纯理论的。所以我提倡课程开发要结合校本资源、结合身边的资源。比如我会结合生活中的问题让学生从语文的角度谈谈他们的感悟。” “梦想家只能在月光下找到自己的路,他的惩罚是第一个看见黎明。”自主课堂的追梦人张金琪,终于在艰难的探索中见到了曙光。如今在张金琪的班上,学生的语文课学得轻松,学得愉悦,精神状态极佳。学生的考试成绩也不甘示弱,上一届两个实验班的成绩是年级最好的。更让张金琪喜悦的是,上了大学的学生都反馈说他的教学方法很受用,许多人在大学里表达能力、辩论能力突出,还有一位女生已经写了12本反思日记。“不过,我的学生不算特别听话,因为他们的想法太多了。”张金琪笑着说。 自由的土壤孕育自主的灵魂 在社会风气浮躁、崇尚功利的温州,张金琪是一个独特的存在。10多年来,为了追求“真正意义上人的教育”,他潜心阅读中外名家的教育经典名著,将理论化为自己课堂上扎扎实实的实践。他全身心地研究和实践新课改,个人原创了高中3年整套的《自主学习文本》。连新课改的牵头者、华东师范大学教授钟启泉也十分欣赏张金琪,称赞他是温州新课改的代表人物。 张金琪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是什么样的土壤孕育了张金琪的教育气质?这是张金琪灵魂深处的一种教育自觉,同时也与乐清中学自由民主的文化氛围息息相关。 创新思维源于自由空间。作为一名北大毕业的名校长,乐清中学校长叶文杰始终提倡自主发展。自主发展,首先教师要有自主发展意识,而学校要为教师提供自主发展的时间和空间。乐清中学每位教师都要制定5年发展规划和年度发展计划,每个人都有个性化的发展目标和举措。对于做事自觉又能起到引领作用的教师,学校允许他们申请考核免检。像张金琪这样的教师一切都是免检的,学校全方位地给他松绑,让他建立自己独立的系统。 乐清中学的所有教师都不实行坐班制,学校对全体教师有质量的底线要求,但改革成功与否并不以分数来衡量,而是有两个标准:一是培养学生学习的品质、学习力以及活力,二是给学生提供丰富的学习经历。为此,学校向教师承诺,课改的风险由学校承担。学校还创设机会,将一周一次的教职工会议、级组会议还给教师,让教师上台畅谈教育观点、课堂变革、学术收获等等,充分体现了叶文杰的兼容并包。 “我们正处于一个变革的时代,我在4年前就提出要转变教育教学方式,将原来‘苦教苦学、题海战术’的所谓提高教学质量的方式,转变为可持续、绿色的提高质量方式,这个转变的实质就是个性化学习、深度学习、自主合作探究学习。通过多年反思,我们认识到课改不能用行政推动,不能批量生产。我们很幸运地找到了张老师这个典型,我们有什么理由不支持他?”叶文杰说。 今天,张金琪的课堂已成为乐清中学的亮点和焦点。许多学科的教师都在听张金琪的课,张金琪的做法正一点一滴地深入每位教师的心中。基于此,学校采取三课联动的策略,即课题研究、课程设置、课堂改革同步推进。目前,乐清中学是浙江省深化课程改革实验基地和温州市促进课堂有效变革试点学校,学校树立了一批学科带头人,在教研组开展学科课程建设和学习力研究,部分学科必修课的选课走班也已实行了一学年。一种改革的浓郁氛围已在学校形成。 “乐清中学的学生有灵气,能积极主动地提问题、不胆怯、敢表达。”许多专家、院士来到乐清中学,常常对这里的学生赞不绝口。这是学校长期倡导自主发展的结果,更得益于学校文化氛围的熏陶。 作为众所瞩目的乐清中学课改领军人物,张金琪深感肩上的责任与使命,而展望未来,他却显示出一种学者的理性:“新课改不能复制,真正的教育不能复制。我们只能让师生坚持自主学习的方式,日复一日地去播种、去培育,期待花儿静静绽放的动人时刻。”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