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破解“教学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来审视和考量。 ——————————————————— 教育学者叶澜教授曾说,今天课堂到了需要重建的阶段。时光飞逝,当下的课堂确实呈现出五花八门的繁荣景象。 多元是一件好事情,至少说明教育工作者都在努力,都想有一些创新。但在我看来,想真正对课堂进行重建,就要对教学的基础性问题有一个把握,要回到“教学是什么”这个根本问题上去。 要破解“教学是什么”这一本质问题,必须回到教育的原点来审视和考量。 第一,从教育的价值观来考量,教学是思维的对话。美国教育家赫钦斯在《教育中的冲突》一文中指出:“什么是教育?教育就是帮助学生学会自己思考,作出独立的判断,并作为一个负责的公民参加工作。”思维是智慧之源,在我看来,核心素养的核心是思维素养,突出表现为独立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这也是现代公民必备的素养。 长期以来,我国中小学教育过分关注以知识为中心的应试能力,忽视了核心素养中的思维素养,导致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不足。要改变这一状况,必须让课堂教学回归教育原点,以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为目标,以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为重点,通过平等的思维对话和多元交流,让师生达到问题共振、情感共鸣和智慧共生,促进学生全面健康发展。 第二,从教育的内容来考量,教学是生活的重建。生活是人的存在方式,学校教育就是要培养学生获得快乐生活的能力。无论是美国教育家杜威提出的“教育即生活”理论,还是我国教育家陶行知提出的“生活即教育”思想,都给我们提出了一个深刻的教育命题:教育需要生活。 生活是教育的源泉,应该成为教育的素材和手段。长期以来,我们的基础教育以课本知识为中心,丢掉了鲜活的生活。失去生活,学生就失去了实践,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就是一句空话。课堂教学要实现生活的重建,就要树立“在生活中学习”的理念,注重教学与生活的深度融合,实施跨学科教学和深度学习,让学生在鲜活的生活中求知,在大量的主体实践中提升核心素养。 第三,从教育的方式来考量,教学是学习主体的活动建构。知识的学习不是简单灌输到学生头脑中的过程,而是学习主体在学习过程中与客体交互作用的结果。教学就是有意义的主体活动建构过程。 美国学者爱德加·戴尔提出的“学习金字塔”理论认为:主动学习方式,如“讨论(基于问题的对话)”两周后的巩固率可达50%,“亲自实践”巩固率达到75%,“学了之后亲自演示给别人”的巩固率则高达90%。根据这个理论,我们可以看出,真正有效的学习是学生的主动学习。传统教育强化以传授为中心的理念,导致教学的主体性、情感性和创造性缺失,造成教学效益低下。要改变这一现状,必须明确教育的主体,让学生在主动探究中学习,在活动建构中提升素养和能力。 一言以蔽之,课堂教学重建要回归教育原点。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