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省保亭县自2012年初整体推进高效课堂改革以来,课堂面貌焕然一新。新课堂之所以被认可,主要原因是课堂教学贯彻了“学生为主体”的理念。当然,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可归结为“四问”: 一问:学习小组因何而分? 新课堂强调小组学习,但是许多课听下来,我发现课堂“围桌”更多呈现的是形式:一是课堂仍以教师为主,二是简单的问题也要“讨论”。那么,什么样的学习小组才有意义?分学习小组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更好地解决疑难问题。因此,这样的课堂恰恰要求教师尽量少讲,多让学生思考、研究、互助,教师努力指导学生通过小组合作完成学习任务。这样的课堂,小组讨论的问题要有一定的难度,要有合作探究的必要。做到分层次合作,即简单的问题自学解决,稍难的问题对学解决,难度更大的问题小组共同研讨解决;小组内解决不了的问题,小组之间互相请教解决。 如此引发的另一个问题是怎样分组。学习小组的分法既要显得“松散”又要有“玄机”:松散在于,小组成员可能不固定;“玄机”体现在分组的“用心”,即根据学科及学生的学习或性格特点,以动带静,以先进推后进,以思促学,以小组互助形式提高组员的整体水平。这才是分组学习的意义。 二问:小组分值因何而评? 我发现,不少教师在课堂对学习小组打分比较随意:没有固定的评分标准,忽而一分、两分,忽而五分、十分,或是教学过程中突然想起,随手在黑板写个“正”字,课上完了,分数也就不了了之。这样的打分不仅没有意义,还浪费了时间。那么,怎样打分才有意义?我认为,教师在课前对评分规则要有交代,课后要有小结,可以变换形式发点小奖品。当然,如果班级或学校有完整的小组评价机制并能跟进落实会更好。比如,琼中思源学校的小组评价有3种方式:一种是小组内自评,一种是小组间互评,还有一种是教师评。课堂小组评价还会用在周评、月评、季评、期评,用在“学习之星”或“先进学习小组”类评选上,形成评价体系,做到评而有价。这样,就会引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问:导学案因何而用? 不少教师都把导学案发给学生,然后课堂围绕导学案进行教学,结果课堂很容易变成“练习课”。那么,究竟如何正确使用导学案?第一,导学案是引导学生学习的方案,教师自己把握即可;第二,导学案必须突出“导”,即教师引导学生学习的“引导语”要想清楚、写清楚、说清楚;第三,导学案不可脱离文本单独使用,要以文本为主,导学案为辅;第四,课堂练习题可以不用导学案呈现,可采用多媒体或黑板展示,也可以用课后练习题,还可以使用练习册。 四问:课堂因何要静? 这里所说的“静”,不是常规说的“教室里掉根针都能听见”的那类,而是指学生活动时间,教师少说或尽量不说,把时间和空间让给学生,让学生在“安静”的时空自主思考、自主讨论、自主交流。但是,我们的课堂往往是这样的:要么教师从头说到尾;要么教师刚刚发问,立刻就让学生回答;要么教师在学生思考的过程中喋喋不休,怕学生听不明白、想不到。 怎样让课堂安静呢?第一,学生一看就会的不用讲,书本上有的让学生自己看;第二,学生自学不会的,让学生学会寻求伙伴相助(“伙伴”可以是教师、同学,也可以是学校里任何人);第三,教师要提前把要求说清楚,避免在学生思考问题时不断提醒;第四,要舍得给学生留足时间,学生学会了比什么都重要;第五,个别问题个别解决,教师重点讲的是学生普遍存在的难点和疑点,是学生靠自己的能力无法解决的问题。总之,尽量把课堂时间让给学生,教师少说一分钟,学生就多了一分钟的机会。长此以往,学生的各种能力就可以得到持续的锻炼和培养。 (王春娇,海南省保亭县教育研训中心)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