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一学年,笔者所在的学校,风风火火的教改内容便是韩立福博士所研究提倡的“学生自主学习的有效课堂”。在校长的鼎力支持下,学校开始了这次对于教师来说有些“翻天覆地”的教学改革。
之所以称为“翻天覆地”,是因为在过去,即使会加入学生任务的课堂,老师也会成为课堂的重要组成部分,但对于“有效课堂”而言,教师的角色会逐渐性的不见了!
在传统教学视野下,学生的学习能力主要是指听讲能力、记录能力、应答能力等,而在新课程视野下,要求教师指导学生开展自主、合作、探究式学习,这就需要培养学生新的学习能力。在学生逐渐掌握结构化预习能力后(请见文后附录的学生十大学习能力),课堂便真的是以学生主导,用问题贯穿,“学生搭台学生唱”的大舞台了。
乍一听上去有些难以接受,这也正是我这位习惯传统课堂近十年的老师最开始觉得像听戏的感受。而且最为初三的毕业年级,这样的课堂简直是——“疯了”!
但看看下边的这个图片,两位小老师精彩有创意的板书,两位自信的表情,还有台下一教室孩子们充实的感受,作为一位一节课都没说过话的老师,其实内心的充实感真是难以表达的快乐!
2014年3月6日,作为初三年级组英语有效课堂的实验班,在指导学生结构化预习和小组合作自主学习后的一个月,我的两位学术助理,上了一节展示课。而这节课,我,英语老师,这个角色,隐退在学生中,只不过时不时作为“王大同学”来插嘴质疑下参与者的问题或者回答,来给他们更多的问题进行思考(当然还有公正的给星星的任务~,星星请见下边的听说技能训练单)。
虽然我们三人私下用了一周的时间来筹划这节课的所有细节,但看着课堂上小老师的自信与应对自如,各个小组的同学为了小组的荣誉积极思考参与,所有人都收获满满,让我由衷感到,其实课堂本身就是学生们的,我们老师过去霸占了太多,有些太过自私,也许在我们渐渐隐退后,学生能得到的知识还有快乐,会更多!
一节课紧锣密鼓,从课前的预习结果反馈到最后的课堂总结,连过去总是英语课“睡霸”的几位男同学,在小组紧凑的合作节奏中也会努力跟着。最后的展示部分,每个人都能各司其职,写展示板的,说句子演动作的,听说的技能贯穿始终;而对于初三学生重要的“落实”,在每个人写问题解决训练部分的时候,问题得到体现,小组再继续讨论巩固,最终小组互评,公平公正的竞争与评价机制,让孩子们更加投入与专注。
这里值得一提的还有就是,作为教师在真正能达到“隐退”前,一定要舍得花时间,敢于相信学生,要更多关注学生学习习惯的细节养成。作为初三学生,应考技能的培养就是平时教师要关注的,本节课在听力部分插入了“预测技能”的训练,但实际上这部分开始我的设计是让学术助理两人搭配,把一些重要的信息推测出来。但我的两位助理小老师,备课时候提醒我说,老师,这“预测”两个字,我们来问,同学们应该肯定知道这个时候要做这件事了!因此照片背景板书的“预测”事先是盖住的,是学生们来帮助助理来回答并且进行根据表格图片来预测听力信息的。达到了更好的锻炼技能的效果。通过这件事,我们会发现,首先老师要相信自己的学生,设计问题去激发潜能;其次讨论肯定是要花时间,但老师要舍得这些让孩子发现并讨论问题的时间,因为这些才是思想,课文里不是就有这么一句嘛It is the thought that counts。我们教的不仅仅是做题和课本,学习的能力,才是我们要引导学生掌握的啊!
一学年结束了,我的课是学校每周的展示课的开端,在每次观看不同年级不同课型的有效课堂的时候,不禁感慨着学生们的惊人潜力,和老师在幕后精心的问题设计与孩子们共同为了精益求精,课下所付出的努力!当然,努力总是会有回报,今年我们学校孩子的成绩特别是中高考都有着不俗的表现。
韩博士的十大技能在这节听说技能课中,大部分得到了训练。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十大学习能力是深化课改的现实需要,也是学生终身发展的需要。这对学校和教师都是一种挑战,需要深入思考与认真实践。
附录:
韩立福教授要求培养的学生十大学习能力:
结构化预习能力。指学生按知识结构、目标结构、问题结构的逻辑关系开展前置性学习的能力。在传统教学中,我们也强调预习,由于认识和定位等原因,轻视方法指导和过程评价,导致预习低效或无效。在课改视野下,结构化预习通过“读”、“导”、“评”等策略,引导学生有效预习。教师要通过专门的“结构预习指导课”进行指导,对“差生”进行前置性预习指导,使“差生”做到提前预习。学校要责成各学科备课组和年级组建立结构化预习检查和评价机制,各年级组或学校教务处要对结构化预习先进个人、小组、班级定期进行表彰和激励,确保整体预习质量。
自主学习能力。指学生按学习目标、任务和要求进行个性化学习的独立学习能力,这里特指课内自主学习能力。在传统教学视野下,课堂教学中学生很少有自主学习的时间,教师很少有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意识。为了培养学生单位时间内的自主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自主学习的方法和策略,比如“123”策略。“1”是“闭口”,教师不要因为发现个别学生不学或有问题而大声说话;“2”是教师要组间巡回检查和指导,学生需要帮助时,低声指导;“3”是教师要根据学生自主学习进度和效率及时调整教学进度。同时要做到“定时间、定任务、定问题”,努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良好习惯,提高单位时间的自主学习效率。
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各学习小组按一定讨论规范,通过小组成员有序有效的交流解决事先预设问题的合作学习能力。为了提高小组讨论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一定的策略,明确角色职责,建立学科长负责制。确立“人人都是学科长,科科都有‘领头雁’”的机制,发挥小组长和学科长的职责作用,确保小组讨论的质量。当教师或学术助理布置讨论任务后,学科长要根据教师事先设计好的讨论内容,明确分工,将问题落实到每位成员并迅速开展讨论,确保全员参与。比如:某同学讲解,其他同学边补充边思考,确保讨论的深度和广度,学生讨论结束后准备展讲。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学习方法指导,提出讨论要求、方向、重点,规定讨论的时限;要主动参与小组讨论,进行巡回指导,切忌只看不说,要时刻注意点拨指导;同时还要关注学生的讨论状态和问题解决的质量。
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指学生个体或小组团队就某一问题向全体同学进行结构化展讲,并引发深度对话,在单位时间内通过对话来解决问题的一种学习能力。为了培养学生展示对话学习能力,提高学生的学科思维素养,可从以下几点进行操作。教师要指导学生做到“展、思、论、评、演、记”,学生展讲要声音洪亮,充满自信。小组代表将小组讨论的结果展讲给大家,要讲清楚题目的信息、解决问题时所需的知识点、解题过程与方法及注意事项。展讲者应讲清思维过程,意在引发其他同学的思考、质疑,为思维碰撞、生生互动做好准备。展讲后如有疑问,听讲学生可与展讲者进行讨论、交流,实现思维碰撞。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掌控好时间,在学生展讲、补充时,要聆听每句话,关注每个细节,根据情况给予恰当帮助,可以采用问题引领的方式引导学生联想质疑,也可以就某个问题启发学生拓展深化并提炼出规律性的结论,还要进行即时性评价,对生成性问题和重点疑难进行启发、引申、拓展、追问,对知识进行深化、提升,或适当补充讲解,要特别关注“问题”和“差生”。
工具性训练学习能力。指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借助训练单,独立完成训练任务的一种学习能力。工具性训练学习策略是一种任务驱动法,要遵循“一单三要素法”。“一单”是指教师课前开发的“问题训练单”,“三要素”是指“单位时间”、“独立完成”、“自我评价”。当教师布置问题训练任务后,学生要及时投入到训练情境中,强化单位时间内的自我训练意识和独立完成意识,不断提升单位时间的训练完成率;当训练完成以后,学生自评训练结果,同时根据教师评价要求进行组内相互评价。“问题训练单”是教师备课的重要内容之一,本着知识问题化、问题能力化、能力层次化的要求,教师通过走进文本,迅速将文本知识转化为问题,并根据学生差异和模块要求设计“问题训练单”。
高级思维训练学习能力。高级思维训练学习方法中最常用的是“联想创编法”。“联想创编法”处在课堂学习的“问题训练”环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开启多元思维,创设问题情境,提出问题假设,小组自行命题,并由小组自主探究获得结果。这种能力要求学生必须掌握相关的基本概念、原理及典型例题的解题方法,达到记忆的程度;通过开展改题、仿题、编题,对各学科知识进行横向、纵向的综合与分析,加强发散性思维训练;培养自己独立思考、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
问题生成学习能力。指学习小组基于个体发现问题,通过小组合作解决问题并将小组困惑的问题生成出来的一种发现问题能力。为了培养学生问题生成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三步生成法”。第一步,生成个体问题:在学习过程中由学科长组织大家自主学习,将自己不能独立解决的疑难问题记录整理,生成个体问题;第二步,生成小组问题:由学科长组织组内成员开展讨论,经过优化和提炼,简单问题迅速解决,将不能解决或认为十分重要的问题生成为小组问题;第三步,生成全班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教师要从时间和空间上给予支持和保障,培养学生单位时间内问题生成的意识。
回归拓展学习能力。指学生利用多元回归拓展学习方法,定期开展回归拓展学习的一种综合性复习能力。为了培养回归拓展学习能力,教师要指导学生掌握“纳、练、思、展、问、演”拓展六字方法,帮助学生将知识转化为能力。“纳”是指多元归纳,当一个主题和一个单元结束后,学生要采用括弧法、表格法、表框法、拼图法、云朵法、树状法、脑图法、坐标法八种归纳法画出所学知识的建构图,以个性化的思维方式进行总结梳理和逻辑归纳,对知识建构图反复识记;“练”是指学生自我练习、合作练习,给小组或班级设计练习题,供同学们训练使用;“思”是指提出思考性问题,学生根据所学内容来设计思考题,供同学们思考和讨论探究;“展”是指作品展示,学生或小组展示回归复习的成果或作品;“问”是指相互提问,学生之间或小组之间相互咨询、相互质疑和交流评价;“演”是指学生或小组把所学内容,以艺术化的形式表演出来,不局限在小品、演唱和课本剧,可以扩大表演学习范围。教师要在每个单元结束后,组织学生进行回归原点性的单元复习,要定期检查学生知识建构图的完成情况,并给予评价和鼓励。
回归评价学习能力。指学生按遗忘规律的时间节点进行自觉主动的合作评价学习能力。学生可在一定时间节点上进行回归复习,发现重点,研究重点,从而养成良好的复习习惯,确保复习效果。在相对固定的时间段,由学科长、小组长主动组织小组成员进行回归复习,并相互提问和签字;每次回归复习时间不宜太长,贵在坚持;在这个过程中学生相互监督,养成回归评价的好习惯。
五级评价学习能力。指小组成员在单位时间内,由学科长、小组长组织成员开展自我、同伴、学科长、小组长和学术助理五级评价,确保每一知识内容在每一时间段都能得到落实,使团队成员人人学会的一种团队合作学习方法。实施五级评价时,可由学科长组织实施,在单位时间内进行自我评价、同伴评价,在这一过程中使每位成员的困惑都得到解决。
(韩立福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副研究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