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自主创新,围绕“减负增效启新程,自主创新迎未来”主题,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聚焦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校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自主发展。2022年11月23日上午,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和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作为本届峰会的两所主办校,进行了线上公开课互动交流展示活动。本次活动共有64位老师参与,共40节展示课。 张雨老师借助插图、视频等资料,联系生活经验,让学生说说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教学中创设挑战星级讲解员的情境,紧扣重点词句,引导学生揣摩体会,想象体验,多种形式朗读,使学生深切感受到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难忘,落实教学目标。 1.上课开始,老师能围绕一个单元的内容进行回顾,创设的情境应该是一个小讲解员这样一个学习情境。接着利用小讲解员讲解难忘的泼水节这一课。并给学生提出号召,成为二星,三星的讲解员,为学生后面的学习激发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2.第二部分认读词语和一些难读的句子,在读长句子的时候用上了换词的方法,理解词语的意思,还用上了固定的句式,“因为,所以”的句式来理解句子的意思。 3.教师对于孩子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是很关注,轻轻地打开书,轻轻地立起书,轻轻地把书放在桌子上。 4.傣族人民是怎样欢迎周总理的?谈谈你的感受,你仿佛看到了怎样的画面?周总理是怎样和傣族人民过泼水节的?通过视频资料体会当时泼水节热闹的场面。通过图片和重点词语让学生了解周总理的穿着打扮和,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情景。对二,三星的考察。这个练习对应课文的第四,第五自然段内容指向学生的语言表达嗯,让学生抓住主要事物,说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泼水节的情景,教学时可以让学生反复朗读四五自然段,再借助相应的图片用上词语来说一说,注意引导学生正确运用与这种事物相匹配的动词。 问题: 1.查找关于周总理的资料,但是感觉这个资料有点像第一课时的内容。 2.对于汉字的讲解,老师是讲完课文再讲,忘,穿,令。对于生字的讲解还是比较扎实的,既强调了观察的方法,又强调了占格,还注重了组词。建议老师放在文中进行识字。 张歌老师立足于一年级学生的特点,始终围绕“大胆表达”、“认真倾听”这一主题,运用学生喜闻乐见的谜语、游戏、儿歌等形式开展教学,在小组合作与课堂展示中,感受交际要求、锻炼交际技巧、培养交际能力。 优点: 1.老师用小兔子这个人物,用孩子特别熟悉的谜语导入,可以营造轻松愉悦的课堂氛围,非常符合一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也能使学生快速地融入课堂。通过谜语,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2.不论是想办法的过程,还是好办法大PK的过程,还是分角色来表演,兔妈妈和小兔子对话的过程。老师都注重了低段学生活泼好动,喜欢表演,渴望表演的天性。在角色扮演环节,既满足了学生的表演欲望,给学生带来了无穷的乐趣,又使学生在表演中学会了正确的表达运南瓜的方法。在学生表演的过程中,用星星(小贴画)激发学生表达表演的兴趣,大大的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在这节课中,小组合作使用率还是挺频繁的,说明老师在日常的教学中对于小组合作也有一定的设计,不论是讨论运南瓜的方法,还是选择哪种方法更好?都采用小组合作的形式,然后小组进行汇报。其实这样的训练等到孩子在中高年级之后,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就会提高,而不会打压一部分孩子课上不爱讲话。 问题: 1.既然小兔子是整篇文章的主角,因为一年级孩子他们在坐一段时间之后就容易注意力不集中,尤其是后面教学的过程中,孩子就伸胳膊呀,或者伸懒腰呀,就多起来,那这时候我们老师可以在中间创设一个课间操。就跟小兔子有关的,比如小兔子乖乖,耳朵竖起来,小兔子乖乖,嘴巴闭起来,小兔子乖乖,腰板挺起来,小兔子乖乖,眼睛看过来。这样一个简单的儿歌,就把孩子的注意力又集中到老师的身上去。 2.当问到看到了一个怎样的大南瓜时,可以提示学生,你可以从形状呀,大小呀,颜色等方面来形容一下看到的南瓜。因为一年级一定是孩子语言语言积累的重要阶段。孩子一定能说出又大又圆,又香又甜,又大又沉,金灿灿的,胖乎乎的等等这些词语。虽然她不知道这样的词语属于又怎样又怎样或ABB类型的词语,是他一定会模仿。老师都可以板书在南瓜图片的旁边,这样孩子在讲述过故事的过程中,他就不会那么单一了。 课堂伊始,张海琦老师借助中国地图回顾单元主题,通过“跟着课本去旅行”来导入新课,让学生在情景中学习。随后通过圈画关键词的方式对小兴安岭有了初步的印象,通过这种方法再进一步理清文章脉络并联系旧知,初步构建起学生写景文章的写作图式。最后总结练写,落实单元目标的同时也是语言实践的过程。 老师单元整体教学意识的增强,从导入环节可以看到老师对单元整体教学的设计。创设的学习情境贯穿课堂始终。老师在课堂上注意了方法的引领,落实了语文要素,在字词方面的指导也是比较细致的。教师在教学中应该关注学生的已知,做到知识的前后链接。对于字词的学习, 可以先出示词语,让学生读词语了解词语的意思,对于重点的字,学生在读词语的时候进行强化字音或字形,为了强化对词语的理解,还可以把词语放在课文的句子中,体现了语文学习从易到难,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语文学习他就是一个与学生对话的过程,不但要关注学生的已知,对学生出现的问题,即使给予引导。还可以体现在教师与学生之间的距离,老师在讲课的时候要能够走到学生中间,与学生进行近距离的对话。 陈晓娟老师在课堂中采取从教到放的授课策略,先通过解诗题、读准古诗、突破重点词、理解诗意四步法学习《出塞》,再借助搜集资料、诗人及飞将画像、朝代背景、重点人物背景等资料,深入理解古诗,感悟诗情,在诵读中外化情感。小组合作利用学法自学汇报《凉州词》。又从两个维度走进古诗,走进诗人内心,发掘内容上的相同点感受战争的无情,挖掘不同点感受诗人的忧国忧民之情。 陈老师首先也是创设了一个情境,通过采访学生,让学生说一说自己对边疆生活的了解从而带学生走进这两首边塞诗。整节课都带领学生了解边塞诗的意思,感受边疆生活。教师关注了学生对古诗文的朗读层次和朗读方法的指导,还注意了学习古诗方法的引导。对于对于四年级的孩子来说,学习古诗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不用逐字去理解。对于古诗的阅读,教师应更多的引导学生通过想象理解古诗的意思。古诗的学习还可以链接孩子已学过的古诗,通过教师在课堂中的恰当引导,让学生对古诗词产生浓厚的兴趣,产生主动学习古诗词的兴趣。 语文会场三 专家点评:赵红艳(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自主教师:刘佳慧(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 刘佳慧老师的语文课堂上将读写结合落实到位。利用文章让学生掌握基本的说明方法,了解作者如何将太阳的特点写清楚。最后落实到写,让学生明白该如何写清事物特点。一节课做到让学生一课有一得。 专家点评: 1.关注单元整体 将单元导读页叶圣陶先生的话贯穿教学始终。将语文要素落到实处。 刘老师教学时把“说明文以说明白为成功”作为核心问题贯穿到教学活动始终,带领学生深度学习。 2. 站在单元角度备课,架构整节课,授课后半部分涉及到了语文园地中的“初试身手”内容。 3.关注学生学习主题地位落实。借助小组合作学习这种有效教学模式,充分把课堂还给孩子。默读自学4分半,小组探究2分钟,合计6.5分钟来让学生充分自学。 【建议】 1.关注第一课时 体现说明文言之有序:借助第4-8自然段带领学生发现文章结构特点,先总概括,太阳虽然离我们很远,但是关系密切,再从正反两方面阐述与动植物、人类生活、气候、健康、自然现象等的关系,最后一句话总结:没有太阳,就没有我们这个美丽、可爱的世界。第二方面按照“总-分-总”结构顺序,使文段层次分明,让读者更加清楚明白说明文的严谨性。 2.感受说明文“言之有法,习得说明方法” (1)建议学习1-3自然段给学生提供学习单这样的学习工具辅助学习。 (2)在感受太阳“远、大、热”的特点时,除了感受说明方法及好处之外还要在学生理解不到位的地方重锤。比如,作者为了让读者明白太阳距离我们实在太远了,除了用列数字的方法还用了举例子的说明方法,要让学生明白,当一件事说不清楚时,通过列举我们熟悉的步行、坐飞机例子,这样就更明白了。 3.运用实践“言之有物,写写世间万物” 请学生结合课前搜集的资料,自由选择一种事物尝试至少使用两三种说明方法来写明白事物的特征。 教师围绕“特点明确、层次清晰、方法恰当”等方面给出评价标准。 自主教师:马冠楠(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 马冠楠老师关注小说单元的特点,从环境,心理描写入手,让学生体会人物形象。课堂上老师以情节为框架,从环境描写中,体会桑娜的勤劳,善良;从心理描写中,体会桑拿善良,富有同情心的品质,最后通过对话体会渔夫的人物形象,在小说教学中落实语文要素,人物形象的探究。 专家点评: 优点:1.关注小说问题特点,巧妙借助小说三要素、主要情节来回顾课文主要内容。 2.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生自主板书 感悟关键词,教师的大胆放手让人称赞。 3.两次小学合作学习方式不雷同,充分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 建议:1.细品托尔斯泰环境描写 在学生感受到了环境的恶劣、家庭条件的艰苦时再次追问:托尔斯泰为什么要把自然环境、家庭条件、物质条件三者都要放在一起呢? 进而引导学生借助“没什么可抱怨的”这个思维通道深入思考。只要丈夫安全归来没什么可抱怨的,只要孩子们健健康康什么都可以忍受,没什么可抱怨的。为了丈夫和孩子们得把这个家打理得更加温暖、舒适。进而再次通过朗读感受屋内、屋外形成了一个天然对比。一下能彰显桑娜一家对生活的乐观态度。2.细品结尾,感受大师之作精妙 课文结尾写道:你瞧,她们在这里啦。想象桑娜拉开帐子以后会怎样?感受大文豪结尾给读者更多想象空间,令人回味无穷之精妙! 数学会场一 专家点评:王建平(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自主教师:韩宇(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 韩宇老师的这节课不仅解决鸡兔同笼这个问题本身,还借助鸡兔同笼这个载体让学生经历列表,让学生经历猜测尝试和不断调整的过程,体会解决问题的一般策略——列表枚举,从而渗透一般推理的思想。 专家点评: 一、优点 1.让学生尝试通过调整,找到正确答案。由于学生思维特点和知识水平不同,因此,列表的形式也是不同的,在学生汇报的过程中,很好的展示了学生思维的特点。 2.沟通表格法和画图法之间的联系。从学的角度安排教学过程、呈现学习内容、提供操作材料,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合作学习的活动中主动完成认知结构的建构过程。 3.鸡兔同笼问题是《孙子算经》中一道影响较大的名题,一直流传至日本等国,引起了许多国家的众多数学爱好者的广泛关注。从数学文化引入,激发和调动了学生的探究兴趣,充分地传承和弘扬了经典的数学文化,较好地体现和提升了课堂的教学品味。 二、建议 增加趣味性,增加与生活的联系。 自主教师:单怡(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 单怡老师借助纸牌花色,使学生明确事件的发生分确定事件和不确定事件,并通过猜纸牌的活动知道不确定事件用可能性描述,在课堂中通过小组合作知道了可能性分大、小。在课堂中提现了联系生活中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专家点评: 一、优点 1.从学生熟悉的纸牌游戏活动入手,让学生了解简单的随机现象。 2.让学生通过摸牌活动,感受随机现象结果发生的可能性是有大有小的,能对一些简单的随机现象发生的可能性大小做出定性的描述,并能用自己的语言进行交流。 3.动手设计转盘,找到生活中的数学,在具体情境中加深对可能性的认识。 二、建议 1.增加趣味性(如果你是老板,顾客……角色不同,设计的思路不同,但要培养学生诚实守信的价值观) 2.一对相反意义的量,才可以非此即彼。一些现象会根据人为干预,可能性会发生变化。学生在这一过程中获得的不仅仅是知识和方法,也是培养学生从数学的角度观察现实世界的眼光。 数学会场二 专家点评:王乃娟(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单祎婷老师展示了《角的认识》一课。整个教学过程主要为五个阶段:描角(感知角)——认识角——找角——做角——比角。单老师引导学生从生活实物抽象出角,再到生活中找角,初步建立学生对角的认识;再从数学的角度出发,让学生建立数学中角的概念,加深对角的理解;再到做角,建立角的正确表象。最后比角,通过使直观移动,重叠法比较,让学生清楚地看出两个角的关系,从而掌握比较方法。每个阶段都在学生的一系列活动中展开,学生通过动手操作、自主探究以及合作交流逐步认识了角。 1.生活中找角,对接学生的生活经验。 2.从生活中抽象出角,体现角是从生活中来。 3.找教室里的角,做一个角,体现自主。 4.利用生活上的扇子,感受角的大小。游戏做一个角比老师大的角, 感悟角的大小和谁有关。 建议: 1.认识角可以从分类开始。 2.从现实情境导入,有意义的现实情境,感悟研究的价值。 3.增加探究活动 活动一:做角 小棒(牙签)、线、一张圆形的纸、画一个角 活动二:做一个活动角(扣条)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