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联名要求一学生转学 遭校长拒绝 大家怎么看? 6月14日,南京市浦口区琅琊路小学威尼斯水城分校三年级某班的家长向记者表示,该班级45名家长联名要求班上一名叫昊昊(化名)的学生换班或转学。当天,距期末考试还有9天的时间,该班级一半多学生集体缺课,以示抗议。对于家长们的要求,该校校长徐瑾坚决拒绝,她说对每个孩子都要“不抛弃、不放弃”。(6月16日《北京晨报》) 在课堂上随意吵闹、跳绳、跳舞,甚至掀女生裙子,打破同学的头,这位“熊孩子”实在调皮捣乱过头了。古有孟母三迁,也难怪家长们为了让孩子拥有真正好的教育环境“集体维权”。班上孩子家长的做法看起来有理有据,却是不合法的,根据教育法和未成年人保护法,受教育权对每个孩子来说都是平等的。 校长说得对,难道来一个“熊孩子”就赶走一个吗?谁都有不懂事的时候,难道就应被划归到“不该被管教,任其自生自灭”的行列么?“有则改之无则加勉”不也是教育的要义么?“熊孩子”问题的关键不在于他有没有错,重在怎么矫正,要像治理河水一样,不要一味地去“堵”,而要“疏导”,帮助他融入群体、被群体接受。 教育是一个“修剪”的过程,要剪掉孩子身上不合适的枝桠,使其能够更好地成才,这是家长和学校共同的责任。孩子父母应该多给他一些关爱和教育,让他知道做错就得勇于担起责任。教育的意义在于唤醒人内心的真善美,教育出宽容、正义、有人文情怀的孩子。其他家长也应该教孩子如何应对这种情况,如何与这类孩子打交道,而不是排挤。 不放弃任何一个受教育者,应当成为教师的美德。这位女校长是个好校长,她明白学校一旦抛弃这个孩子,他的未来可能就废了。学校要针对每个学生的特点因材施教,教师要广泛、深入、细致地了解学生,才能做到对症下药,有的放矢。育人是教育的首位,对这位学生要加强相关的道德教育,并派老师进行重点心理辅导。此外,创设一个团结、友爱的班集体,用其他学生的关心去打动他,也不失为一个好方法。 总的来说,换班或转学也会影响其他学生,对于昊昊来说,也不利于他的健康成长和长期发展。因此,孩子有问题要教育,堵不如疏。对此,家长、老师、学校都无法独立解决,多方面协助才是正道。如果在社会运行规则中,解决问题要靠排挤,那么每个人都有可能成为某个团体的边缘,甚至社会的边缘。 文/黎禹君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