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师 介 绍 陈晓晓,是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的一名数学老师。今年是陈老师工作的第三年,在工作的前两年中,陈老师一直担任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并兼任一个班的班主任。今年,陈老师仍然担任着两个班的数学教学工作,并兼任一年级数学教研组的组长。对于自主教育,陈老师认为应以民主、平等、协调的教育理念为先导,给学生创造更多自主学习、自主表达、自主创造的时间和空间,让学生实现真正的自主、自由的成长和发展,从而主导自己的人生。 学 习 心 得 学习反思: 通过阅读严冰老师的《基于核心素养的小学数学”做中学”实践研究》一文,我非常认同严老师在文章中的观点:数学老师应该引领孩子走在“做中学”这样的实践之路上。新课程标准也视学习为“做”的过程、“经验”的过程,凸显学生学习的实践性特点。因此,在数学教学中要体现“在玩中学,在做中学,在合作交流中学”的思想,让学生自主学习,实践感知,最终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低年级的孩子正处于具体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且具体形象思维占主导,而数学又是一门比较抽象的学科,如何让低年级的孩子理解抽象的数学知识,在具体教学中将抽象的知识点转化为具体的情境和具体的事物操作是一项很好的举措,所以在低年级的课堂多让孩子动手操作,比如用小棒、数字卡片来学习数字的认识和加减法,用小圆片、积木等来学习认识图形等,通过这样的操作环节和小组合作环节让学生自主的去探究新知,习得数学知识,深化数学思想,建构数学学习方法。 实际改变: 在实际的教学中,我一直秉持着“做中学”的教育理念,并且将这种理念逐步走向实践,针对一年级的孩子,这种操作环节设计的更多。比如学习100以内的数字,让孩子动手数小棒,摆小棒,数小圆片等,孩子在这种动手操作中进一步的加深了对数的意义的理解以及数数的方法。而这种操作环节较多的设计也促使我的身份发生了转变,课堂上不再是光我说,孩子听,听觉的获得远不如孩子自己动手体验的获得,我的引导显得更为重要,抓住孩子课堂的生成更为重要。在今后的教学中,设计更为适合孩子动手操作的活动是我必须每节课都去思考的问题,期待孩子在这种“做中玩”的教育理念下获得更大成长。 自 主 课 堂 陈老师行动管理表展示 关 注 我 们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