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成都高新滨河学校古德英老师

2019-12-10 13:00| 发布者: admin| 查看: 1709| 评论: 0


教师介绍:古德英,是成都高新滨河学校一名数学老师。教学二十余年,古老师积累了丰富的教学经验,并且时刻用教师的自主、自律和自我反思影响学生和身边的人。在教学中,古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进行相关知识的链接,并进行对比学习研究;近3年中,古老师还一直坚持对知识采用“先学后教”的方式开展教学;近5年中,一直坚持学生各单元学习研究后,做单元知识思维导图(包含知识点、知识的形成推导过程、关联知识和典型题等)。古老师坚信,“先生不应该专教书,他的责任是教人做人;学生不应该专读书,他的责任是学习人生之道。”


ZIZHU

01

学习心得分享

自学为先强基础   错例实践解疑惑

——以六年级下册《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教学感悟为例

“复习”无论在那个学习阶段都是一种非常重要的学习活动,是指再一次学习,把以前遗忘的知识记起来,重复学习学过的东西,使对其印象更加深刻,在脑海中存留的时间更长一些。但是就是这个“复习课”让很多老师很困惑:不知道怎么上?怎么上更有效、更有趣?怎样才让学生的参与度更高?怎样使得学生在学习新知时留下的问题得以有效解决?

首先看看,传统的复习课是教师“一言堂”的“填鸭式”教学,不少老师总习惯于把学生活跃的思维纳入自己预定的轨迹──教师讲解知识学生听,教师提出问题学生答,教师布置作业学生作。这样,学生从上课一直听到下课,始终处在压抑、被动的状态,学习积极性调动不起来,有劲使不上,没有参与感。无法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和能动性,而且还会造成用部分学生的会代替全部学生的会。其不利就是:如果学生的主体作用得不到发挥,就不利于“减负增效”,更不利于学生综合素质的培养。

其实,复习的内容都是学生已经学过的知识,教师不需要过多地进行讲解,只需在学生遗忘时,唤起学生的记忆就可以了。所以,复习课要真正把学生放到主体位置上,以自学为主,从而培养其学习的独立性、主动性,充分发挥其自我探索、自我获取的精神,以改变他们消极被动的状态,提高其识记效果。现就谈谈“自学为先强基础,错例实践解疑惑”的《式与方程整理与复习》的一些做法和感悟。

    本教学内容为北师大版六下数学教材第80-82页的“式与方程”内容,这部分内容学生从四年级开始学习,包括了用字母表示数的意义、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和规律、方程的含义、解方程,通过找等量关系用方程解决实际问题。从之前的学习来看,这部分知识学生主要在以下两个方面还存在问题:一是学生对用字母表示数量关系和规律理解有困难,部分学生不能较准确地发现规律并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出来。二是解类似a-bx=ca÷bx=ca-bx=c+dx的方程和用方程解决问题时找等量关系有心理和认知上的困难。所以其教学目标和重难点确定为: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进一步认识用字母表示数和其作用,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规律、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2.能灵活地运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解决一些相关问题。

【教学重难点】:能正确地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数量和数量关系、运算定律、运算性质、图形的周长、面积、体积计算公式和规律等,培养学生归纳、概括能力。

鉴于此,本教学内容设计为两课时完成。关于“自学为先强基础”设计了如下导学内容:

鉴于复习课“自学为主”的原则,本教学内容提前让学生独立完成上面的导学内容,从学生完成的情况来看,学生对“整理回顾”部分各知识点的练习完成情况比较好,但是对归纳和小结各知识点内容和“二、归纳总结”有较大的困难,主要是数学语言不规范或是不知道怎么填写(原因是遗忘较大)。于是在课上我首先让小组学生在小组内进行交流学习,解决交流一些小组同学可以解决的问题(比如遗忘的乘法分配律的字母表达式,等式与方程的关系等),学生参与度高、效果非常好;学生之间通过思维碰撞和相互补充,会比老师去讲解的效果好,学生的主观能动性也得到了积极的发挥。

其次,全班交流。交流三种情况下的问题:

     1、小组还没有解决,需要求助全班同学的问题;例如:“1、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        )和 (       )。”有些能力较差的小组就不知道括号里应该填“数量”和“数量关系”。同时在交流时,还让学生交流了表示数量关系的式子表示的是谁和谁之间什么样的数量关系。这就进一步强化了学生对基础知识的认知和掌握,且这部分知识学生进入到七年级就要进行更深入的学习,所以这样的复习是很有必要的。因为他提出的问题需要别人帮助解决与老师强行讲解效果完全不一样,一个是主动需求,一个是被动接受。

2、本小组认为其他小组解决起来有困难的问题;

3、本小组觉得小组解决方法新颖和其他不一样的问题;

4、交流错例或易错题。

第2、3、4种交流的问题能激起具有“雄鸡”性格的学生的斗志,特别是优生,因为优生往往在复习过程中,复习基础知识时容易骄傲自满,认为自己都掌握了。用这种可以让他深度思考我怎么给同学老师展示得更精彩,让同学们都听明白;促使他搜肠刮肚的去寻找错例或易错题,并分析错因。

这样的复习方式长期坚持下去,可以解决很多老师在上复习课遇到的如下问题:

1、怎么上出趣味性?让学生感兴趣?小组交流和全班交流的过程,学生的参与度高,兴趣浓,并具有一定的趣味性。因为老师讲多少,大部分内容都是同学在讲,学生的主动性也得到了提高,且同学之间的交流心理压力没那么大,接受起来要容易得多。

2、如何查漏补缺、温故而知新?因为在这节课中学生在自主学习和交流的过程中就自然达到了“形成知识网络——系统化、结构化——形成能力——把知识关联起来”这样一个完整的过程。

总之,“自学为先强基础   错例实践解疑惑”的复习方式,可以真正的解决师生在复习课中遇到的一些困惑和问题。把学生头脑中零散的知识点变为系统的条理化的知识点,以达使学生把所学的分散知识系统化。



02

学思反馈分享

一.思考所得:

      用儿童的视角解读教材、设计课堂教学学习方案、观摩课堂、访谈学生,更多的引导学生去学习探究数学知识背后的数学道理、数学文化、数学思想和数学思维方法,才能更贴近儿童数学教育的本质。比如:计算教学时,计算方法教会即可,重点应该引导学生理解加减乘除的意义和算理。

二.行动计划:

      本人多阅读有关儿童教育的书籍和数学文化思想的书籍,如:《小学数学基本概念》、《吴正宪与儿童数学教育》等书籍,并应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中。同时指导学生去阅读相关的书籍。

三.学习困惑:

哪些视角去观课和访谈学生更合适一些?

四.自主解读(在本次活动所感悟的):

 1.构建安全和谐的课堂氛围,是建构自主课堂的关键。

        吴正宪老师在进行“加减乘除”六年级数学课堂教学过程中,虽是第一次给学生见面,但是吴老师不断的用她独有的对话式教学(比如:今天我们聊点什么呢?你的想法太棒了,老师真想拥抱一下你!),给学生建立亲切感和安全感;从而让学生大胆的说出自己的想法。

2. 想不断践行自主课堂的总原则:

思:独立思考 思辨质疑

实:科学求真  笃实力行

活:开放容纳  积极主动

创:创新求变  多元评价

和:教学相长  和谐共生   


关注我们



返回列表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