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收藏本站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教学设计

【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教学设计分享——语文《古诗三首》 ...

2022-12-23 15:03| 发布者: admin| 查看: 545| 评论: 0

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
教学设计分享







2022年11月16日至17日,在中国屈原学会、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基础教育教学研究中心的指导下,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北京市中关村第一小学顺义学校、北京市上地实验学校、中国屈原学会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联合举办了第十二届全国自主教育峰会北京论坛。本届峰会认真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顺应新时代发展潮流,自主创新,围绕“减负增效启新程,自主创新迎未来”主题,在双减和新课标背景下,聚焦学校文化、学校课程、学校课堂,构建师生学习共同体,促进师生自主发展。



《古诗三首》教学设计
北京市昌平第二实验小学 
刘蕾老师


以“对话”为策略的自主学习课堂实践

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江南春》和《书湖阴先生壁》,背诵古诗。

2、借助具体诗句,通过想象画面理解诗歌大意,体会诗词之美。

3、了解《书湖阴先生壁》中诗句表达的特点,了解一些古代文化常识。

过程

1.备课准备:

1)引领学生了解单元主题,学习本课的第一首古诗《浪淘沙》,通过想象画面的方法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黄河磅礴的气势。学生有了第一首古诗的学习经验,就能把这个方法运用到这节课的学习中。

2)在平时的学习中,鼓励学生分类积累一些古诗词。

3)学生预习这两首诗,并查找一些相关的背景资料。

2. 三阶六步课堂实践

课堂规则:把学生作为课堂的主体,教师成为课堂的主导,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生成,通过对话的方式引领学生一步步地了解古诗的内容,感受诗词之美。

学科本质:语文课程是一门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运用的综合性、实践性课程,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培养和提高学生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文字能力”的学科。

学生

教师

思考探究

独立思考  尝试探究(自我)

1、 复习古诗,导入新诗

2、 初读古诗,读好诗句

1)读好《江南春》。

2)读《书湖阴先生壁》了解诗题,你知道了什么?

  回顾“题壁诗”,结合注释了解题目意思。

3)学生了解两首诗的共同点即都是描写江南景色的诗句。

设置冲突,激发质疑。

1、朗读单元导语,了解单元主题,引出两首诗。

2、学生朗读古诗,能够读通诗句,读出节奏。

3、引导学生对比两首古诗,发现两首诗的共同点。

4、老师描述画面,学生根据描述的画面猜测诗词。

5、教师进行小结:想象画面是学习古诗的好方法。

异呈现 通性通法(结伴)

学生诵读描写春天的诗句,感知春天的美丽

 

总结提升

多样表达  辨别选择(团队)

“诗中有画”

1、 读《江南春》,画出描写春天特点的景物。

2、 品读诗句,通过说自己看到的画面,理解诗句的含义。

3、 对比感知诗句描写了晴朗之景和烟雨之色。

“诗中有话”

1、结合诗句想一想作者想要表达的话语。

关注差异,梳理完善。

1、 学生抓住描写春天特点的景物,说说自己看到的画面是什么?

2、 根据学生的描述,让学生感受到诗句中的画面有声有色,有静有动。

3、 感知诗句把千里江南的美景融到一首诗中,体会诗词表现得江南美景。

思维碰撞 共同概括(全体)

  引导学生体会到对于古诗的学习可以从“诗中有画”和“诗中有话”两方面去理解。

 

拓展应用

自主练习,学以致用(自主)

1、学生把“诗中有画”诗中有话”这种理解古诗的方法运用到《书湖阴先生壁》的学习中。

2、在学生理解诗句,感受画面的过程中学习拟人化手法,拓展相应的典故。

3、通过朗读的方式体会“对仗”这种修辞方法。

多元评价,促进应用。

(多方搭台,促进拓展)

1、 教师通过评价学生可以通过看到的画面,感受作者的情感,激发学生的学习古诗的兴趣。

2、 理解完诗句后,再让学生对比古诗,感受到两首诗所选的角度不一样,一个描写的是江南的风景色,一个描写的是庭院的小风景。一个描写了自然之美,一个展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之美。

3、 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到实践中,将看到的画面写下来。

4、 激发学生在生活中积累描写祖国山河的诗句。

共同拓展,建立模型(全体)

拓展王安石的资料,了解《书湖阴先生壁》的写作背景,感知作者通过诗句表达对湖阴先生的欣赏与对其品行高雅的赞美。



鲜花

握手

雷人

路过

鸡蛋

自主教育文化传承与发展专业委员会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