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新课标的单元整体备课寒假集培训 房宗慧 专家:张秋爽 一、学习所得感悟 (一)、关于大单元 1、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孩子接受能力有限,“单元教学设计”具体怎样操作? 2. 教材编写是螺旋上升,分散重难点,大单元整合打破教材编写顺序,会不会增加学生理解难度。 3.大单元作业设计与分课时教学内容、当堂检测题、课后作业的关系是否具有一致性? (二) 关于“核心素养” 4.如何检验低年级学生核心素养落实情况? (三) 综合性问题 4.如何调动学生真实思维? 5.如何重视用图说话,锻炼学生的思考能力,做到数形结合的训练? 如何指导练习,加强学生掌握和理解所学数学知识? 7. 如何创造学生动手操作的机会,给予学生亲自感受动手操作的机会? 8.如何让学生和老师一起开展备课? 备课中如何更好的预设? 和孩子们一起评改作业的有效操作如何进行? 新的课程宗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 新的课程性质:全纳性、全面性、基础性 新的课程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 新的教学要求:发挥实践的教育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学习,加强知行合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对小学阶段“数与运算”主题,在理解整数、小数、分数意义的同时, 理解整数、小数、分数基于计数单位表达的一致性。 数的运算 数的一致性(整数、小数、分数) 运算的一致性(加、减、乘、除)数与运算的关联 二、行动计划 今后教学中结合新课标落实单元整合备课,扎实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 三、问题困惑 在教学中如何结合落实双减政策提升运算能力这一核心素养呢? 一、学习所得感悟 1.小学语文是什么?干什么 激发兴趣、养成好习惯 懂语言文字外在形式和内涵 大号语言文字运用的基础 学会运用思维(形成思想)、表达(语言文字技巧) 2.打好“听 说 读 写 察 讲 听 思”等基础 3.习作八步走 观察-发现-联想-想象 调动-统摄-建构-建新 4.开设“五官”课程 语言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学习所得感悟 一、课程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认识与探究现实世界的观察方式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理解与解释现实世界的思考方式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数学为人们提供了一种描述与交流现实世界的表达方式 获得伴随一生的思考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堂上的两个“关注点” 1.整体把握核心知识:将零散的、碎片的数学知识建立起整体化、系统化、逻辑化的知识结构。 ⒉落实数学核心素养:根据共同共有的数学本质,找准“发力点”,确定关键能力,促进思维进阶发展,落实核心素养。 三、一致性:数的一致性和运算的一致性 1、数的一致性 数是对数量的抽象(具体—抽象—具体) 数是对多少个单位的表达(计数单位) 2、运算的一致性 能描述四则运算的含义,知道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能熟练口算20以内数的加减法和表内乘除法,能口算简单的百以内数的加减法;能计算两位数和三位数的加减法。形成初步的运算能力。 3、从“单位”的角度理解“一致性” 4、数的概念的一致性和运算意义的一致性 数的概念的一致性:计数单位是建构数的基础。事实上,所有数都是基于计数单位来建构的。 运算意义的一致性: 加法是运算意义的基础。人类首先明晰了加法,然后基于加法衍生出了其他运算: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乘法是加法的简便运算,除法是减法的简便运算。这样就得到了四则运算。因此,所有运算都可以化归为加法运算,加法是所有运算的基础与核心。 数概念能够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数运算,数运算为数概念提供支持,两者相辅相成,相互依赖。 5、通理通法(—致性) 把握本质:以“十进制”“位值制”“计数单位”等为核心要素,统领加、减、乘、除的运算。 结构化+整体化:沟通“数概念”与“数运算”的内在联系。 一、课标所关注的内容 注重第一学段学生兴趣的培养,读好书、写好字,激发想象力。 图文结合是很重要、有效的学习方式。 核心素养:文化自信、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培养的核心素养,是学生在积极的语文实践活动中积累、建构并在真实的语言运用情境中表现出来的,是文化自信和语言运用、思维能力、审美创造的综合体现。 二、单元整体备课 单元是备课的最小单位,从单元整体出发 转变教学方式,让学生活动起来 单元整体备课教学设计撰写说明: 单元学习主题 1.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 单元语文要素横纵向梳理 2.单元教学目标(含重、难点) 3.单元整体教学思路(教学结构图) 课时教学设计撰写说明: 1. 教学内容分析 2. 学习者分析 3. 学习目标确定 4. 学习重点难点 5. 学习评价设计(教学评一体化,评价先行,进行逆向设计) 6. 学习活动设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 7. 板书设计 8. 作业与拓展学习设计 9. 特色学习资源分析、技术手段应用说明(结合教学特色和实际撰写) 10. 教学反思与改进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 课内得法,课外得力 动笔读、思考读 第一学段:童话、故事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关注儿童独立阅读、持续阅读的兴趣 一、回归课标,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1利用图表,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几个方面,整体上带着老师们回顾了义教新课标的文本框架和逻辑思路。 2解读核心素养的概念,通俗地说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包含了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和十八个要点。 3对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目前义教语文核心素养,突出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反思性。介绍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课标中课程总目标的对应位置,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二、关于单元整体备课 张校长认为单元整体备课成为备课的最小单位。 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包含了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要注意该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单元与其它学段单元的纵向联系,单元内的横向联系。对单元学习者的分析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困难,应该达到的目标。在分析课时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其所在单元的位置和作用,分析教材中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活动,体现与单元内容分析的关联,不等于文本分析。课时学习者分析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特点等,应用恰当方式诊断学生的典型困难,预设本课时学生素养发展目标。依据分析提出相应教学方法和策略。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 张校长提出了关于整本书阅读常见的问题及给出的方法: 1读什么书---教材中涉及到的,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的阅读目录。 2什么时间读..课内要保证阅读时间 3怎么指导学生读书交流---读的时候要瞪大眼睛,追着时间,动着笔头,转着思维读。 张校长的讲座极具亲和力和可操作性,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一、单元教学设计是以教材为基础,用系统论的方法对教材中“具有 某种内在关联性”的内容进行分析、重组、整合并形成相对完整的教 学单元,在教学整体观的指导下将教学诸要素有序规划,以优化教学 效果的教学设计。 二、说说“运算” “运”有“运筹、筹划”之意。 计算之前要先制定运算的策略,并进行谋划。依据就是算理、算法及运算律等。 ·算,数也。从竹从具。一《说文解字》(算的本义是计数) 综合性是数学运算的显著特点,数学运算能力不可能独自发展,它总伴随着逻辑思维能力、空间想象能力、推理能力的发展而发展,同时又与观察力、记忆力、数感、符号意识、数学精神等交融在一起。 三、算理和算法 算理:计算过程中的道理(解决为什么这样算) 算法:计算的方法,主要是指计算的法则(怎样算的问题 (解释、前提) 算理 算法 (总结、提炼) 四、单元设计思路 ■一个共识:合适的直观模型是帮助学生独立思考的有力抓手,需要要以直观模型帮助学生深度思考、学会思考。 ·一个关键:把最关键的工作—数学抽象(主要表现为发现联系)交给学生自己去感悟完成。 ■一组联系:教师在计算教学中要创造机会将抽象的“算理”和直观的图式有机结合起来,抓住本质问题进行设计,在双向(正、反)思维整合中建立表象,在此基础上再跳离图像,帮助学生进行思维提升,逐步明晰“算理”。 张老师围绕主题,首先解读了核心素养,义教数学新课标中的目标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数学核心素养有三: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主要表现在11各方面:符号意识,数感,量感,空间观念,几何直观,推理意识,运算能力,模型意识,数据意识,应用意识,创新意识。在义教数学新课标的总目标中,四基和四能未变,我们要关注新增加的内容--探索真实情境所蕴含的关系,欣赏数学美。 张老师为我们展示了基于核心素养的数学课程体系,让我们从宏观上系统地掌握这一体系,把上位的知识牢记于心,为教学的实践活动作了明确指导。介绍了数学四大领域(数与代数,图形与几何,统计与概率,综合与实践)在四个学段中体现的不同主题。梳理了一下数学整册知识内容,精准把握学业要求和质量评价标准。这让我们明确了教师要教什么?教到什么程度?怎样教? 张老师重点讲解了“聚焦主题:核心素养视域下单元教学设计例谈”: 一,把握课程结构,寻找核心概念,贯穿始终 义教数学新课标强调课程内容的组织重点是对内容进行结构化整合,探索发展学生核心素养的路径。素养导向下教学实践中要突出结构化,整体化,体现一致性。内容结构化的价值:突显内在联系,有助于知识与方法的迁移,促进核心素养的形成。我们可以从内容主题找核心概念,也可以从数学思想找,要不断挖掘。知晓单元的类型:自然单元,主题单元,能力单元,方法单元,任务单元等。 二,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路径 厘清单元与学习主题的关系,确定单元中的关键内容,设计有效的教学活动。从 知识点的罗列到知识关联再到数学本质。教学活动的设计要基于学生基础和前概念,组织围绕关键内容的学习活动。 三,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解读 四,教学建议 教学中教师要做到多元表征,三种语言互动翻译,教与学方式的变革。 张海宏校长围绕主题从三个方面进行讲解: 一,回归课标,看文学阅读与创意表达任务群 1利用图表,从课程性质,课程理念,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学业质量和课程实施几个方面,整体上带着老师们回顾了义教新课标的文本框架和逻辑思路。 2解读核心素养的概念,通俗地说是学生应具备的,能够适应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必备品格,关键能力和正确价值观。包含了三个方面,六个维度和十八个要点。 3对比高中语文核心素养与目前义教语文核心素养,突出核心素养的整体性,情境性和反思性。介绍了语文核心素养在课标中课程总目标的对应位置,这四个方面是一个整体。 4点明语文学习任务群在课标中的位置,在课程理念和课程内容组织与呈现方式上均有表述。学习任务群是学习内容,情境,方法和资源等诸多语文要素的有机整合,要按照学习任务群的内在规定性组织教学:它是任务驱动的学习,任务是置于真实情境的。语文学习任务具有物质性-主体行为,自觉能动性-达到结果,社会历史性-人际关系时空情境,主体客体化-语言文字,客体主体化-育人导向的特点。明确“真实”情境具有两层含义:与现实世界相关,与学生世界相关。 5解读文学性阅读与创意表达在课标中呈现的内涵,这个任务群的学习内容具体在四个学段的要求。在教学中,教师要解放学生的想象,解放他们的思维,才有可能达到创意表达,不落俗套。 二,关于单元整体备课 张校长认为单元整体备课成为备课的最小单位。以单元教学设计表格为例为我们展示了如何进行单元整体设计,单元教学设计说明包含了单元教学内容和单元学习者的分析。教学内容的分析要注意该内容在课标中的要求,单元与其它学段单元的纵向联系,单元内的横向联系。对单元学习者的分析要关注学生学习的起点,困难,应该达到的目标。在分析课时教学内容时要关注其所在单元的位置和作用,分析教材中本课时的核心内容和学习活动,体现与单元内容分析的关联,不等于文本分析。课时学习者分析要分析学生已有的知识基础,能力基础,认知特点等,应用恰当方式诊断学生的典型困难,预设本课时学生素养发展目标。依据分析提出相应教学方法和策略。诊断方式有前侧,问卷,观察等。教学目标的设置要可操作,可检测,可达成。教学重点来自于教材,难点来自于学生。强调教学评一致,评价先行,不必与目标一一对应,可以一对多,可以多对一。活动即评价,评价成为活动的一部分,不应中断学生学习活动,评价要可观察,可操作,可检测。接着介绍了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板书设计,作业布置,教学反思。好的板书设计是一份微缩的教案,有景情式,对称式,线索式等,好的板书求范,求简介,求效,求备。教学反思基于学习者分析和目标达成度进行对比反思,教学自我评估与教学改进设想。 三,关于整本书阅读 张校长提出了关于整本书阅读常见的问题及给出的方法:1读什么书---教材中涉及到的,2020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发展中心提出的阅读目录。2什么时间读--课内要保证阅读时间。3怎么指导学生读书交流---名著阅读四部曲(跟教材读,循经典读,依兴趣读,学大人读。),读的时候要瞪大眼睛,追着时间,动着笔头,转着思维读。4.如何进行评价--指导和反馈。以绘本和《爱的教育》为例明确一些整本书阅读的方法--导读激发兴趣,中期指导明确方法布置任务,后期交流展示。 张校长的讲座极具亲和力和可操作性,他结合新课标,以自身的教学经验向我们具体介绍了三个模块的内容。尤其对大单元整体教学设计的解读,细致入微,步步分析,一条清晰的设计思路呈现给大家。让我在今后的教学设计中有法可依,有章可循。我认为大单元教学设计在核心素养的目标的定位下,首先要确定主题,在主题下设置相关任务,把任务转化成学生的具体活动,有学生的学牵动教师的教。 一、对学习任务群的全新理解 (一)学习任务群 语文很重要,也就很复杂,教材又有微调。时代列车滚滚向前,开工没有回头箭。 传承优良传统没有错,更要学会与时俱进。 学科让学生重点“学什么”的三次迭代。学知识,学前人结论。学大概念,学迁移,学学科思维。借助学种学科学会思维,提升思维品质,能用多个角度观察世界、思考世界、表达世界。 可见,从学理论--学学科思维--用学科学会思维,是学习目标迭代升级。 语文课程内容与呈现方式:1基础型任务群。2发展型任务群。3.拓展型学习任务群。 (二)课标理解 课标2022版:文化自信、审美创造、语言运用、思维能力。 教学目标--从知识技能转变“核心素养”教育 学科领域知识、听说读写基本技能、满足人的基本日常生活需要。 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强调个体能积极主动,并具备一定方法获得知识和技能、在满足生活需要外,有助于个体追求生活目标,有效参与社会活动。 素养本位的课程改革:学科核心素养培养引领的新课标、教材编制贯彻素养逻辑。 二、核心素养 (一)自己的理解 语文无处不在 听、说、读、写、思、赏、化、用 开设“五官”课程、语文主要是激发兴趣、语文和社会生活紧密联系 不满足书本学习、改变静态学习为动态学习活动 (二)课标 课标让老师们做的事情:整合学科内部知识--筑好承重墙 跨学科融合--推倒隔断墙 一、把握课程结构,寻找核心概念,贯穿始终 (一)义务教育课程方案的要点简介 新的课程宗旨:理想信念,爱国主义、品德修养,知识见识、奋斗精神,综合素质 新的课程性质:全纳性、全面性、基础性 新的课程目标: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少年 新的教学要求:发挥实践的教育功能,突出学科思想方法和探究方式学习,加强知行合一、学思结合,倡导做中学、用中学、创中学。 (二)读懂课标,把握育人方向 1.确立核心素养导向的课程目标,体现育人为本。 2.加强课程内容的内在联系,体现课程内容结构化。 3.各门学科设计不少于的10%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4.体现正确的学业质量观,建立了有序进阶、可测可评的学业质量标准。 5.注重学段衔接与科目分工,加强课程一体化设计。 (三)课程目标 课程目标的确定,立足学生核心素养发展,集中体现数学课程育人价值。 数学核心素养:1.会用数学的眼光观察现实世界。 2.会用数学的思维思考现实世界。 3.会用数学的语言表达现实世界。 二、体现内容结构化的教学路径 数的认识大概念: 1. 数是有生活中的数量抽象出来的。2.数量的多少可以抽象为数的大小比较。 2. 利用数字及他所处的位置来表达数。4.数之间可以进行灵活的分解与组合。 5.对现实生活中的数量进行合理解释及估计。6.生活中很多事物都可以用数来量化。 三、单元教学设计案例解读(自然单元 生成的大单元) 单元学习设计:在整体思维指导下,从提升学生数学核心素养的角度出发,对相关教材内容进行整合、拆分和优化,整体进行循环改进的动态设计,突出学科核心概念和本质、思想方法。 四、教学建议 数的认识大观念 1.数是由生活中的数量抽象出来的 2.数量的多少可以抽象为数的大小比较。 3.利用数字及他所处的位置来表达数。 4.数之间可以进行灵活的分解与组合。 5.对现实生活中的数量进行合理解 |
Powered by Discuz! X3.2© 2001-2013 Comsenz Inc.( 京ICP备15011796号 )
Copyright © 2014 自主学习(北京)信息科技研究院